我的祖父1951年八十三岁辞世,那一年我六岁。 从我记事起,祖父因年世已高,专种约一亩菜地,逢每月古历一,六,三,八,到临村赶集卖菜。我因无上小学,免不了隔三差五的跟着祖父去集市。去时因担着两大筐菜,我跟着走,回来时菜已卖完,祖父的筐内,则变成一头放秤,小马扎和其他用品,一头坐我,还是担着回家。当然,我少不了伴随着花生,火烧之类的食品。祖父时不时还坐下来,掏出旱烟袋,取出火镰火石火纸,咔嚓几声,点燃火纸,凑近烟锅,白烟便升起了!
祖父除留三间平顶草屋及简陋的生产工具外,别无遗产,我印像最深的是一只旱烟袋,一块打火镰。旱烟袋父亲用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弃之,但打火镰的形状与众不同,(大部为长方型钢板状,无手扣)加之我对祖父的怀念之情,被我保存了近二十年。
提起打火镰,年轻的朋友们大多数感到陌生,也难怪,现在七十岁以下的人大多都无见过,更无用过。解放前,火柴称“洋火”,乡下很少见,用火柴是一种奢侈,农村做饭,吸烟,取火,点灯基本上都用火镰取火。到五十年代初,新中国建起了很多火柴厂,火柴才在农村普及,最初的火柴不安全,任何磨擦都起火,到1953年,才推行了加磷的安全火柴。直至新世纪火柴才被打火机取而代之。
火镰,火石,火纸三为一体,缺一不可,原理跟现在使用的打火机一样,只不过打火机使用的是丁烷气体燃料,而火镰使用的是火纸。火镰碰撞火石产生火花,火花遇到火纸燃烧。火纸现在已不见了,它是用香草制成,棕黄色,燃点很低,把它卷成象筷子粗细的长条,取火时将火纸放在火镰与火石放出的火花附近,火花遇纸便燃烧,如无火苗,可轻轻用嘴一吹,即可起火。难怪有人形象的称火镰是打火机的老祖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