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中华文化符号 董永仁孝文化

  • 月是我
楼主回复
网络文学俱乐部网络文学俱乐部
  • 阅读:960
  • 回复:0
  • 发表于:2024/3/1 10:47:37
  • 来自:中国 山东 滨州 博兴县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博兴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中华文化符号 董永仁孝文化

 

王子营



2018年8月21日至22日,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2022年5月27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翻开历史,穿越时空。中国和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文明和历久绵长的历史,这个历史延绵五千多年,孕育出了丰富多彩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主要可以归纳为宗法文化、农业文化和血缘文化。这三种文化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并且随着历史的演变,三种文化之间相互渗透作用越来越紧密。譬如在封建社会的大家庭里面,血缘关系十分重要,特别强调辈分和地位的等级差距,因此十分重视家族家规,它们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比国家的一些制度更具有凝聚力和威信力。血缘关系演变出血缘文化,血缘文化衍生出仁孝文化,仁孝文化又是维系社会关系、家族关系、家庭关系的桥梁纽带。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以农业为主的经济形态必然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制度。以四书五经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几千年来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因此,中华文化的主流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强调天人合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使人的内在修养和外在经世治国达到完美的统一。其次,农耕文化、家族文化、还有一些地域文化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在历史的漫长演变中逐渐形成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多采的内涵。

中国一词和中华民族的来历。从中国历史上看,中国古代文明发源地在黄河中下游流域,最早居住在这里的人被称为诸夏,与周边民族相对而居其中,故称中国。中国一词最早可见于西周时期青铜器上的何尊铭文,到战国时期已普遍使用,并与夷狄相对,如孟子就说“莅中国而抚四夷”(《孟子·梁惠王上》)。因此,与周边民族相比,诸夏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最早,代表着文明和先进。由此,先进的诸夏便称为华,周边的民族便称为夷,于是诸夏又称华夏,中国又称中华。华夏文化大发展的标志就是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从《老子》《庄子》《孟子》《荀子》《韩非子》等典籍来看,这些登临文化高峰的诸子围绕王与霸、礼与法、义与利展开激烈争辩,所表现出来的辉煌气势、博大规模、华贵气派和深邃思想令人惊叹,为秦统一中国作了相应的理论准备,已形成了齐鲁三晋的中原文化圈、关中地区的西部文化圈和南方的楚越文化圈,生活在文化圈中的人逐渐形成了更加相近的民族意识、民族性格、民族文化和民族习俗,融合为共同的中华文化圈,随之诞生了中华民族的主体——华夏族。自华夏族以下,源泉混混,开枝散叶,并在汉代形成了汉族。到了唐代,伴随着更大规模的民族融合,以汉族为主体,周边民族接续不断的加入到中华民族的大家庭来,各民族间的交流和融合不断深入,最终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

中华文化的二次飞跃。中国文字起源于陶刻、彩绘符号和石器古器刻文等。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初步形成了以方块字为特点的文字系统,后历经金文、小篆、隶、草、楷、行的书体演变,最终发展为今天的文字。中华文化一脉相承,从原始人结绳、绳绳相继,到商人尊神,再到周公制礼作乐,华夏族实现了由神到人的重大转变,开启了德治之路,并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所继承。之后,随历诸代百家争胜,并之以外教东渐,而相推相当,相克相生,形成了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从秦统一文字和度量衡是第一次飞跃,促进了民族意识的形成。西周通过制礼作乐的治国思想被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所继承,仁与礼成了儒家的核心思想。到了孟子,更明确提炼出了“五伦”,也就是全社会最重要的五种人伦关系,并提出了处理这五种关系的原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孔孟思想代表了儒家的基本思想,确立了儒家思想的基本格局和规模。宋元以后,人们常把儒家思想称为孔孟之道。西汉,汉武帝于公元前134年采用董仲舒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思想作为统治思想和全社会的主流新思想,并作了更加清晰的厘定,系统化的提出了“三纲六纪”,也就是后来的“三纲五常”,标志着儒家政治体系的初步形成。后来,经西汉儒学家进一步的继承和发展,忠与孝一并凸显出来,其标志是《孝经》的出现和流行,规范了从天子到庶人的五种不同之孝,十分明确的从天地人的角度论述了孝的根据,并反复论证了孝在教化百姓中的重大作用,提出了“以孝治天下”和“移孝作忠”的两个持续而深刻影响中国传统思想及伦理主张,并逐渐形成自上而下所共知的道理和价值观念。

儒家文化在历经先秦、两汉、五代的酝酿之后,迎来了中华文化的第二次飞跃,促成了宋道学(理学)思想体系的形成。道学是儒学的集大成,是在吸收佛道思想精华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内容丰富,逻辑清晰的思想体系,并且以其剔打思精、影响至巨登上了中国传统社会思想史上的最高峰。道学的核心思想是忠与孝,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最后形成了礼教。所以,中国传统文化精神通过儒学体现,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优秀的儒家文化价值理念,经历五千年的发展而没有中断,其核心价值具有先进文化特性,其人性化、人情化的普世价值思想具永恒的穿透力和生命力。儒家文化贯穿于中华文化始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和重要组成部分,是血与水、源与流的关系。“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就是究天人之际,明修身之道,述治国方略,求天下为公,最终实现天人和谐的境界。董永是西汉旌表的孝子,树立起来的孝子标杆,他的孝践行了“以孝治天下”的国策,又反映了身处社会最底层的广大庶民的诉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人们的生活紧密融合。因此,董永“卖身葬父”的孝行,上合朝廷,下合民意,被朝廷竖为典型,被广大庶民爱戴,并被刘向赋予神话传说故事,收录其《孝子图》中流传后世。董永便成了仁孝的化身和符号,也成了中华文化的符号。

博兴县文化的产生与发展。博兴县位于鲁北平原黄河下游南岸,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历史悠久,文化璀璨。境内龙山文化遗存和岳石文化遗存证实从远古时代开始,博兴即有人类开始活动。公元前85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东夷氏族占领了博兴这块土地并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公元前四千年左右已有人烟聚居;周代即为东方大国蒲姑国治所所在地;齐国曾在此建都,春秋末置博昌邑,战国置博昌县,五代后唐时改博昌为博兴至今,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发祥地之一。博兴历史上自主发展时期,博兴文化以东夷文化为主,东夷氏族又称鸟族,布谷鸟是东夷氏族图腾,呈现出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商朝末年,东夷文化逐步向齐文化过渡,并诞生了中国古代伟大的军事家孙子,其著作《孙子兵法》被奉为兵家经典,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军事理论著作,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之一。秦汉时期,汉孝子董永卖身葬父留美名,他的孝举广为流传,影响巨大,孝贯穿于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符号。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文化在博兴得到长足发展,龙华寺遗址上出土的一批石佛像、铜佛像,特别是国内罕见的蝉冠菩萨像以及山东最大的单体石佛造像丈八佛,有力说明了博兴佛文化的兴盛发达。到隋唐时期,隋炀帝敕修龙华塔,佛文化在博兴继续发展。这一时期,初唐四杰中的骆宾王和杨炯都与博兴产生联系,特别是骆宾王的《咏鹅》《告博昌父老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元末明初,来自河北和山西的移民大量迁入博兴,给博兴社会和文化带来深刻影响,移民后裔发展为家族,这些家族往往延续上百年时间,家族文化根深蒂固。明末清初,博兴不仅有外地传入的京剧,在 19 世纪初期和末期分别产生具有博兴特色的地方剧种——吕剧和扽腔,吕剧的产生和当时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清末民初,随着新思想和新事物不断传入,博兴出现激烈变革。博兴是中国***在山东省党组织建立较早的县份之一,红色文化底蕴深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先后有1924名烈士为国捐躯,他们的英雄事迹可歌可泣,英名永世长存。

博兴县董永仁孝文化的传承。孝为百德之首,孝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主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两千多年来,董永文化慢慢演变为中华文化的符号,潜移默化中,成为人们普遍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1950年,黄梅戏《天仙配》让董永和七仙女美丽爱情故事再次扬名天下。2002年,中国邮政局发行的一套邮票《民间传说—董永与七仙女》。2018年,文学作品《董永》一书出版,更是扩大了董永传说在当代生活中的影响力。进入新时代,博兴把弘扬和传承董永仁孝文化作为文化强县的战略目标,深入挖掘和传承董永的仁孝。近几年来,更是成立博兴县董永文化品牌建设指挥部,邀请国内研究汉史的专家、教授、学者成立研究会,对董永故里进行详细考证,对董永仁孝文化深入挖掘和研究,对董永遗址、遗迹加强修缮和保护,在全县开展孝星评选,实施董永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活动,创作了一批关于董永文学、小戏,发行和演出后,社会反响强烈,成效显著。

传承董永文化 京博落实落地。山东京博控股有限公司是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500家最具价值的品牌企业,也是传承董永仁孝文化的标杆。京博把仁孝文化作为自己的企业文化,尊崇孔子,弘扬孝道,坚持“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国”的文化理念,将仁孝文化与企业经营的两个原点进行了有机结合。形成了包括“家风、家训、家本、家道、家德、家法、家业、家根、责任、宗旨、使命、精神、价值观、愿景、人生观、经营观、修为观、经营管理之道”等完整的企业文化管理体系。全员实行孝工资,建设京博希望小学、设立高校京博奖学金、成立山东省乐安慈孝公益基金会;落地“工业反哺农业,三化解决三农”理念,按照“企业投资、社会化运作、企业化管理”模式,与吕艺镇在合村并居、农村劳动力就业、农村养老服务等领域开展合作,探索出了村企共建新型城镇的“京博模式”。京博把董永孝行落实落地,坚持以“仁孝”为核心,以己推人,利他提前,利己退后;企业内部和谐、员工家庭和谐,并由此延伸到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乃至人与自然的和谐,这就是京博在践行“仁孝治企”上的探索和实践。

践行董永仁孝 兴福镇成立爱心联盟。博兴县兴福镇是中国厨都、板材之乡,以“兴福现象”名扬全国,市场主体超过4000家,全镇生产总值超百亿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1万元,是远近闻名的产业镇、富裕镇、文明镇。致富不忘众乡亲,董永孝行遍全镇。兴福镇的企业家们把孝文化融入自己的企业文化,践行董永的仁孝。赵马村的“民心路”,赵赵村、官厂村的爱心协会,为五保户、低保户、65岁以上老人发放养老金,组织老人去旅游等。如今兴福镇36个村中已有19个村成立爱心协会,累计捐款超过2500万元。2011年成立的“万事达慈善资金”,每年从事慈善的费用达500万元,用于乡村道路建设和绿化,持续开展扶贫济困、慈善捐助、送医送药、志愿服务等公益活动。2018年成立的全县首家镇级爱心联盟组织——兴福镇统一战线爱心联盟正式成立,揭开了助贫助困、扶老携幼、弘扬正气、造福乡里的崭新篇章,让董永的仁孝孝满兴福。博兴兴福手足外科医院院长张岩亮一直关爱贫困家庭,雨中跪救病倒男子的视频被广为传播,成为“网红”。博兴星火义工协会会长王庆喜,多年来组织开展公益活动1000多次,救助贫困孤寡老人200多人,关爱儿童800余位,回村成立“幸福食堂”,每周为全村150多名老年人提供一次免费午餐,为村里每位老年人送生日蛋糕等敬老爱老活动,受到父老乡亲的一致好评。他们都是新时代的董永,践行董永孝行,擦亮董永名片,传递社会正能量。走进博兴,在乡村、在城市,在企业、在学校,在路上、在角落,处处都能感受到浓浓的仁孝氛围。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符号,文化自信,民族才能强盛。董永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流,儒家文化的精髓。两千多年来,董永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印记和符号,渗透进华夏人的血脉里,灼灼生辉,代代相传。走进新时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传承弘扬董永文化,以时代精神激活董永文化的生命力,以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让董永文化屹立于世,打造成中国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

2023年1月10日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