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美,关键还在于水的灵秀,而由水而发的美渐渐延展于当地的风土人情。
我爱旅行,爱北方的豪爽大气,也爱江南的细腻婉约;爱北方的天高云阔,也爱江南的小桥流水;爱北方男子的英雄气魄,也爱江南的女子的壮烈决绝。
从上海驱车去周庄前,天空就开始淅淅沥沥的下起了小雨,一路上目之所及,皆是满眼的绿色,黑白的墙体和青色的瓦片在烟雨中呈现出一种飘渺的美,让人恍惚间以为自己误闯了蓬莱仙境。
走进周庄,我蓦然感到,江南水乡清新、凉爽的气息扑面而至,是那样的清纯,那样的独特。
举目望去,江南水乡特有的景致:“小桥流水”,令人赏心悦目,美不胜收。 古镇四面环水,镇内有一条小河顺着“井”字悄悄地四面流淌着。具有典型明清建筑特征的民居傍水筑屋,错落有致的酒肆、茶楼依河成街。
古镇的那条小河上横跨着十四座始建于元、明、清朝代的古桥。有闻名中外的双桥、国内仅存的桥楼富安桥……。河道呈“井”字布局,水把古镇构成“人家尽枕河的水城景色。
傍晚,小巧的木船在酒肆、茶楼林立的“水街”上缓缓划行,两岸店铺高挂的一串串大红灯笼映红了“街面”。船上那个清纯的水乡妹子,一边划船,一边轻声吟唱着优美动听的江南小调。真是水美、船美、人更美,别有一番情趣。拱形的桥孔一个接一个的从船顶掠过,那船、那桥、那水就绘成了一幅幅奇妙的水墨丹青:“小桥流水”。
古镇近千户人家,古朴浑厚的明清建筑约占六成以上。不仅有建于明代的“轿从前门进,船自家中过”的张厅,还有规模恢宏的七进五门楼,荟萃了江南民居之最的沈厅,以及西晋文学家张翰“莼鲈思归”的南湖园。
走进周庄,走进古镇的故宅大院,似乎令人真的感觉到,周庄的确有九百岁了,那近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古朴的民风、民俗,处处不经意的流露出浓浓的江南水乡文化的底蕴,透着古朴典雅的艺术质感。
嗬,美不胜收的周庄啊!它那近乎完美的古镇神韵,有着不可抗拒的诱惑,令人向往。
难怪画家陈逸飞先生以一幅水墨丹青“小桥流水”蜚声海内外,著名画家吴冠中挥毫泼墨:“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 周庄位于苏州城东南,昆山的西南处,古称贞丰里。春秋战国时期,周庄境内为吴王少子摇的封地,称摇城。北宋元?元年(1086年)周迪功郎舍宅200余亩捐于当地全福寺为寺,始称周庄,元代中期,沈万三利用周庄镇北白蚬江水运之便,通番贸易,周庄因此成为其粮食、丝绸、陶瓷、手工艺品的集散地,遂为江南巨镇。至清康熙初年正式定名为周庄镇。
周庄镇为泽国,因河成街,呈现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虽历经900多年的沧桑,仍完整地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宛如一颗镶嵌在淀山湖畔的明珠。
周庄最为著名的景点有富安桥、双桥、沈厅。富安桥是江南仅存的立体形桥楼合壁建筑;双桥则由两桥相连为一体,造型独特;沈厅为清式院宅,整体结构严整,局部风格各异;此外还有澄虚道观、全福讲寺等宗教场所。全镇桥街相连,依河筑屋,小船轻摇,绿影婆娑,返朴归真的游人会情不自禁地吟诵:吴树依依吴水流,吴中舟辑好夷游。
古镇区内河道呈井字型,民居依河筑屋,依水成街,河道上横跨14座建于元、明、清代的古桥梁,吴冠中撰文说“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海外报刊称周庄为“中国第一水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