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文化的光辉,照亮时代和心灵

  • 利见桥人
楼主回复
  • 阅读:2839
  • 回复:11
  • 发表于:2012/10/24 16:06:39
  • 来自:中国 山东 滨州 博兴县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博兴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文化的光辉,照亮时代和心灵

 



   在历史的长河中,无论哪个民族,哪个国家,他们可能经过物质的匮乏,他们可能经过战火的劫掠,但是只要他们代代繁衍,生生不息,就有丰厚的文化在积淀、在流传。是文化的光辉,千万年历久弥新,永远伴随着人类和民族的成长,让我们怀抱良知和梦想,幸福地劳作和歌唱。

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每一页都有文化的涛声在澎湃,每一章都有文化的光芒照彻四方。我们尊崇文化的伟大和高尚;我们感谢文化的哺育和滋养。是文化让我们心心相印,是文化让我们志同道合,是文化把我们召唤在一起,携手奋进在美好时光。

虽然文化就像阳光和空气,和我们如影随形,朝夕相伴,但是说起文化,大家还是觉得空洞和抽象。其实,文化就是一曲歌,文化就是一首诗,文化就是一幅字,文化就是草柳编技艺,文化就是我们的行起坐卧、相互交往、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从城市到乡村、从鸿儒到白丁,其一言一行无不带有其文化的气息,其一举一动都有其文化的魅力。当然,文化作为人类社会的产物,作为社会现象也难免出现波折起伏,但它的生命力是任何权利、科学都难以比拟的,只要春天在,文化就永远长青。在我国历史上,焚书坑儒和文化大革命,对文化的摧残令人惊心,可是大唐盛世文化终又崛起,改革开放文化绝处逢生。

先进文化走进农村、走进社区,张开了文化的翅膀;文学艺术“三贴近”又为文化的繁荣提供了沃土和保障。《诗经》两千多年流传不息,是因为每个字都吐露着泥土的芬芳;唐诗宋词妇孺皆知,是因为每一行都沾满了自然的光泽和心灵的吟唱。文化的源流来自民间,生活的细微、民气的朝暮,才使得文化的色彩缤纷;才使得文化的情绪感人。

作为县文化馆的一名文化工作者,在全县上下抢抓蓝黄机遇,建设生态文化大县和全省文化强县的历史机遇面前,我设身处地地感受到全县每一寸土地都欣欣向荣地弥漫着文化博兴建设的生机,每一位博兴人都洋溢着文化建设所带来的欣喜。文化,赋予了时代的内涵;文化,承载了社会的道义。我县举办的董永文化旅游节、消夏广场文化活动、春节群众文化活动、元宵灯会、电视春晚、网络春晚以及各街道、镇村系列文化活动;雨后春笋般涌现出的民间艺术团体;更有数以千计的文学艺术爱好者、民间艺人,在党的文化政策感召下,汇成了文化的长河,波流浪涌,蔚成大观。特别是三河两水一湖生态文化区的建设,成为博兴文化史上的传奇,也是新时期文化发展史上的巨制。

 在党的***即将召开之际,作为一名文化工作者,在内心的兴奋和激动之余,倍感双肩压力。想起北宋大学者张载的话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多好啊,这就是文化的光辉,照耀我们走向美好和前程!
  
  • 永远的曲阜
  • 发表于:2012/10/25 10:19:56
  • 来自:中国 山东 滨州 博兴县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写得大气磅礴!昨天晚上演讲,此稿反响很好!学习!
  
  • 甜刺梅
  • 发表于:2012/10/25 10:24:04
  • 来自:中国 山东 滨州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写得真好,拜读!
  
  • 莫言
  • 发表于:2012/11/15 14:16:53
  • 来自:中国 山东 滨州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很有见地,不是流俗的文人气质,写的很好,时代潮流也是文学的主流。
  
  • 微雨燕双飞也
  • 发表于:2012/11/18 14:41:59
  • 来自:中国 山东 滨州
  1. 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支持,文学就是要响应时代、衬托时代、写出时代风骨。
  • 临渊
  • 发表于:2012/12/9 17:14:32
  • 来自:中国 山东 滨州
  1. 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更有数以千计的文学艺术爱好者、民间艺人,在党的文化政策感召下,汇成了文化的长河,波流浪涌,蔚成大观。”

真正的文化,一经党的感召就会失色不少。楼主如果出生在清朝,势必也会为《四库全书》的编修叫好。
  • 利见桥人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2/12/12 10:06:27
  • 来自:中国 山东 滨州 博兴县
  1. 6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楼(弈谋)的帖子呵呵。吾兄见教的是。四库全书编修总比不编好,我们生活在这样的时代,面对文化,只有想办法让它尽量少一点伤痕,涂脂抹粉有时也是保护措施。兄以为呢
  • 秋风已过
  • 发表于:2012/12/12 11:15:34
  • 来自:中国 山东 滨州
  1. 7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支持!
  • 我只吃饭不刷碗
  • 发表于:2012/12/12 11:27:09
  • 来自:中国 山东 滨州
  1. 8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大气!
  • 临渊
  • 发表于:2012/12/28 10:02:25
  • 来自:中国 山东 山东
  1. 9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回复  6楼(利见桥人)的帖子

嗯,各有利弊吧。
  • 飞絮无影
  • 发表于:2012/12/28 19:39:36
  • 来自:中国 山东 滨州
  1. 10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那是响当当的
原来你也在这里……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