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下旬,杭州等南方城市遭遇多年难遇的高温天气,北方城市也“不甘落后”。8月泉城格外热,截至8月16日,市气象台已连续10天发布高温预警信号,局部地区气温曾接近39℃。不少市民有疑问,今年咋就这么热?济南何时“退烧”?
连续10天发布高温预警
据市气象台工作人员介绍,截至8月16日,我市已连续10天发布高温预警信号,有时一天之中会连续两次发布预警信号,并将初级的黄色预警提升到仅次于红色预警的橙色预警(红色预警信号为最高级别)。8月11日,我市最高气温达到38.2℃,在省内高温排名仅次于泗水。
记者查阅我市气象历史纪录发现,1959年8月1日最高温为40.7℃,今年8月11日的38.2℃仅次于1959年,创下54年来8月最高气温纪录。此外,让泉城市民感到疑惑的是,今年高温延续的时间特别长。我市气象数据印证了这一事实,气象纪录显示自1951年以后的8月1日至16日之间,大于35℃的高温天数中,1973年达到7天,而今年已经多达8天,创下40年来新高。
副热带高压是主推手
市气象台台长、首席预报员李本亮解释称,不论多雨还是高温天气都与副热带高压有紧密联系。7月份,副热带高压主要控制我国南方地区,由于沪宁杭等地区在副热带高压控制范围之内,下沉气流影响稳定,其他降水系统难以进入该范围,所以这些地区气温持续高升,连续多日遭遇40℃以上的高温天气。同在7月份,北方地区却在副热带高压的边缘地区,由于气流不稳定,冷暖气流交汇,济南等地便连续迎来降雨天气。
进入8月,由于副热带高压北移,角色逐渐转换。包括济南在内的北方多地阴雨天气减少,高温天气增多。尤其是8月15日到16日,济南正处于副热带高压的绝对控制区域,除了偶尔受地形因素影响局部出现降雨外,晴热天气占主流,而此时沪宁杭等南方地区高温逐渐褪去。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副热带高压提前北移并且停留位置偏北,这可能是造成高温天气增多和时间较长的原因之一。
除了系统性的高温影响外,气温还与生活环境有关。气象专家解释,首先,城市中水泥地面居多,“储热”较高,再加上城市建筑物互相反射,形成“捕获”效应,不少热量便保留在城市中。其次,人口密度较高。每个人体都好像一台加热器,需要新陈代谢,因此人口越密集,累计的热量也越高。再次,空调排热也导致室外增温。
9月初天气逐渐转凉
虽然已立秋,但由于近日我市的最高气温一直保持在33℃以上,所以仍处于夏季。“预计8月底到9月初,泉城将逐渐变清凉。”气象台专家表示,从下周四到下周五的气温走势来看,高于35℃的高温天气逐渐减少,预计9月初,控制华北地区的副热带高压也将逐渐隐退,秋天脚步将一步步走近。不过,“秋老虎”可能还会伺机偷袭,气温可能短时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