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聚焦麻大湖,千年新锦秋”

  • 利见桥人
楼主回复
  • 阅读:5609
  • 回复:21
  • 发表于:2013/10/23 17:43:20
  • 来自:中国 山东 滨州 博兴县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博兴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为全面展示麻大湖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古朴典雅的人文景观,独具一格的民俗风情,为锦秋街道建设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文化元素支撑,“聚焦麻大湖,千年新锦秋”大型采风活动于10月19日正式启动。本次采风活动由博兴县文化旅游新闻出版局、中共锦秋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主办,《董乡文学》编辑部承办,采风活动范围是锦秋街道风景区以及湖区范围内的村居和企事业单位。“聚焦老城,文化锦秋”采风创作内容从体裁和表现形式上,有小说、散文、诗歌、传说、故事、报告文学和摄影图片等,内容包括湖区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俗风情、经济发展、历代贤达、历史文化、奇人轶事以及其他文化积淀。此次采风活动参与人员都有着一定的创作实力和创作影响力,多有作品在国家级和省市报刊发表。采风活动后,《董乡文学》将精选部分采风作品,推出“聚焦麻大湖,千年新锦秋”文化特刊。 

欢迎原创文学的朋友踊跃赐稿。凡跟麻大湖区有关的诗词文赋均在欢迎之列!在本贴后跟帖,即视为投稿。
关注同城热点 获取最新资讯 点击查看更多本地热点话题
  
  • 了烦得智
  • 发表于:2013/10/23 20:41:39
  • 来自:中国 山东 滨州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秋晨释怀
    
    秋日黎明,天色尚暗,繁星点点,同朋友一起到锦秋湖区体验秋的韵味。自县城至湖区行程约3.5公里,朋友驾车不急不缓的行驶在路上,途中与许多忙碌之人擦肩而过。凉风扑面,略觉微寒但也清爽,一路慢慢感受着仲秋时节的清晨气息。我们出县城入郊区,过支脉沟越溢洪河,行至小清河,走过湾头大桥,沿堤岸向西驶去。农户晾晒的玉米占了一半的路面,我们的车只能靠在左侧行驶,遇迎面驶来的车辆,须提前停车避让在路面宽阔处,等来车过后再前行。车逐渐驶进锦秋湖区,停在芦苇荡旁一户农家附近。除了农家的犬吠声,四周一片寂静,一片朦胧。
    我们登上泊在水边农家早准备好的一条小船,一人坐船尾,一人立船头,相看两不厌,唯有风拂面。竹篙放在船上,谁也不去撑船,任船在水面微微荡漾。身在自然中,也让心灵慢慢融入自然。许久,朋友问,“你有多久没有起这么早,到田野里享受一下回归自然的感觉了?”朋友的发问打破了周围的宁静,这时我才发现东方的天空已泛鱼肚白,四周的芦苇、树木也渐渐清晰起来。我稍作思索 感慨的说道“至少也得有十五六年了吧,小时早起到田里干农活,初中时早晨到校外跑早操,再往后似乎隔绝了这种感觉,或许快节奏的现在生活使自己疲惫,不想早起,或许就再也没有产生过这样的念头,偶尔从湖区的路上经过,也依然感觉我只是一个匆匆的过客,而不是这个湖区的一份子。”朋友的眼睛看着水中的浮萍像是在对我说又像是在自言自语,“我们都迷失了,迷失在为生计的奔波中,迷失在为名利的角逐里。其实不是我们身体疲倦而是我们的心累啊。” 此时的太阳也在慢慢的升起,阳光穿过树叶间的空隙洒在水面的浮萍上,水面上泛起的淡淡水汽把我们包围着,透过水汽看到一缕缕的光线照射在我们身上,迎着阳光望去,呈现在眼前是一个个五彩斑斓的圆晕。我们沐浴在这晨曦中,融入进大自然的怀抱里,天地间仿佛只有我们。这清静的环境使我们浮躁的心变得安定,这七彩的阳光穿透身体照在心田,让我们回忆起每天的朝阳都曾驱赶过心中的阴霾,只是被我们拒绝了。我们踏着黎明前的黑暗来到这里,此时此刻的这里一片霞光。朋友拿起竹篙用力一撑,小船载着我们驶向彼岸,一道水痕划开浮萍向身后延伸开来……
    船到对面,我们弃船登岸,穿过一片挺拔的芦苇,绕路回到我们的车里,行驶在回去的路上,依然在晾晒玉米的路上停车让行,依然途中与许多忙碌之人擦肩而过,唯一不同的是路旁树木随车后移,心中诸多杂念亦随之抛到了车后。
  
  • 了烦得智
  • 发表于:2013/10/23 21:30:25
  • 来自:中国 山东 滨州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 利见桥人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3/10/26 15:40:43
  • 来自:中国 山东 滨州 博兴县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 龙女.
  • 发表于:2013/10/29 9:37:36
  • 来自:中国 山东 滨州
  1. 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 gagasg
  • 发表于:2013/10/29 14:56:59
  • 来自:中国 山东 滨州
  1. 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 熊熊烈火
摄影俱乐部成员摄影俱乐部成员
  • 发表于:2013/10/30 6:05:58
  • 来自:中国 山东 滨州
  1. 6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 润行天下
  • 发表于:2013/10/30 7:12:42
  • 来自:中国 山东 滨州
  1. 7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mnnbnbn
薪润行天下
  • qqid4499121
  • 发表于:2013/10/30 16:00:42
  • 来自:中国 山东 滨州
  1. 8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博兴也就这个麻大湖了。
大家好,很高兴来到此地
  • 小屁孩.
  • 发表于:2013/10/30 16:09:16
  • 来自:中国 山东 滨州
  1. 9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不能这么说啊。是三河两水一湖的洋洋大博兴。
[IMG]

  • 小风尚
  • 发表于:2013/10/31 16:25:09
  • 来自:中国 山东 滨州
  1. 10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风尚化妆摄影学校培训专业的化妆师,摄影师,美容师.美甲师和数码后期师,是滨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设立的滨州市就业培训定点机构。咨询电话:18954323210王老师QQ:1711273740
  现招收优秀化妆、摄影学员,学校承诺包教包会,分配就业。
  • 永远的曲阜
  • 发表于:2013/10/31 16:43:54
  • 来自:中国 山东 滨州 博兴县
  1. 11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支持!
  • 永远的曲阜
  • 发表于:2013/10/31 16:44:28
  • 来自:中国 山东 滨州 博兴县
  1. 12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那种鱼香



 

八十年代初,农村里大人们多忙于地里的庄稼,分田到户的喜悦和把地种好的激情填满了他们的心。孩子们多是自己玩儿。有的稍大点的孩子被父母吆喝着跟着下地干点儿活儿,有的在家里当孩子王,照看自家的弟妹兼及邻家的小孩子,房前屋后、走街串巷地捉迷藏、扥狗牙、丢沙包、滚铁环、打瓦……那些自制的玩具、自编的玩法给我们这些农家少年带来了无尽快乐,也成了我们铭刻在心的美好回忆。

对于靠水而居的少年来说,还有一样儿常做的趣事,那便是捉鱼。

那时候,村子里水多。我家往西不远处就是乌河,往北隔着一个场院便是一个湾。夏季雨水多,河里湾里野生的鱼虾也多,水边经常有光着身子捉鱼的孩子们,用手抓的,用网捞的,用盆子拿的……

我父母管得严,一般不让我和弟弟到水边去,怕不安全,又说我是女孩子,不能和男孩子们一样疯玩。有一年夏天,天实在热,湾里的小鱼也确比往年多,母亲特许我俩去拿鱼,还说把我们拿的鱼做成菜吃。我俩那股高兴劲就甭提了!

我们刷干净了脸盆,找了一块塑料布蒙上,用细绳沿盆沿下边绑好,再在塑料布中间掏上个小窝,从小窝里撒些馒头碎屑当鱼饵。弟弟搬着脸盆就往湾边跑,我紧跟其后。到了湾边,甩掉鞋子,寻了个缓一点的坡就往下挪,等双脚都站到水里后,他试探着一点一点地往里靠,选择着站稳脚和下“渔具”的地方。等终于放好了,我俩便跑回我家屋后的阴凉处等着。那一会儿功夫可真是“度秒如分”!弟弟几次扯着身子要去看看,皆被奶奶拉住:“你俩在这里还没站稳脚后跟呢!也太着急了!再等一会儿,等鱼进去正忙着吃食的时候再往上端才正好哩!”我俩只好暂且作罢。奶奶继续慢悠悠地摇她的蒲扇。我俩不住地跺脚、搓手,抓耳挠腮地,眼睛却始终离不开场院那边的湾。阳光撒在水面上,明晃晃的一片,多美啊! 

终于按捺不住,我们跑向湾边,按先前做的标记搜寻。几乎没费功夫,就看见白底红花的脸盆安然坐在水底。但见弟弟猫着腰轻轻下水,把双臂缓缓插入水中,慢慢往脸盆移去,靠近点儿,再靠近点儿——我在岸上盯着他的一举一动,心都快提到嗓子眼儿了!弟弟裂着嘴,憋着气,上身向后仰,用足了劲儿往上端。对于一个六七的孩子来说,要从水底端上满满一脸盆水确实需要用十足的力气。我早站在湾边上,往前探着身,伸出双臂等着接。接过来,先把脸盆放到岸上,再拉弟弟上来,然后再端起脸盆走。端到场院里,我走不动了,放下盆,和弟弟蹲在盆边数数里边有几条鱼,一二十条小鱼多数还没有我们的手指长。可是,对我们来说已是天大的成功,没有空盆而归,可谓初“战”告捷!那个红花脸盆在午后的烈日下在空旷的场院里就像一枚大大的奖章。只听奶奶在屋后喊: “你看你俩在太阳底下晒着,不热嫌吗?快端到这儿再看!我也看看。”我俩才又比划又说笑地轮流端过去。入学后,老师教“心花怒放”一词,我一下子就想起了我和弟弟刚拿到鱼时的心情,用这个词来形容再恰当不过了。整个下午,我俩忙忙活活、窜来跑去的,一直处于亢奋状态。到傍晚父母从地里收工回家时,桶里已攒了不少小鱼儿。

当晚,母亲用这些鱼做了一道菜——小鱼面子椒。还没等吃,看着那样子,就极诱人:金黄的小鱼儿随意地躺着,枣红的辣椒末、嫩白的葱白末、碧绿的香菜末点缀其间,碗边还围着一圈黄里透红的薄薄的油儿。伸长脖子凑近了,眯缝着眼,深吸一口气,那至纯至鲜的鱼味啊!真能把人香得摔个跟头。吃一口,裹了面粉炸过的小鱼儿外酥里嫩,似糊非糊的干辣椒末辣中透香,葱白末微辣中透着甘润,香菜末浓郁中透着清香,各种味道跟随鱼的鲜味一齐入口,就像一群小兵跟着大将冲锋陷阵一样,只觉得口爽、肚热、四体熨帖,周身每一个毛孔都被降服了似的舒畅无比。已经咽下去了还吧唧吧唧嘴,品味余香。父亲看着母亲,语气中露出欣慰:“你看,咱这俩孩子也能拿鱼了!”我和弟弟像得了重奖励似的,心里那个美哟!母亲满眼含笑看着我俩:“比买来的鱼香!”又看看父亲,“就是委屈你了。我放辣椒不多,咱娘老了,俩孩子还小,都吃不了很辣的东西。”奶奶环顾大家,一脸慈祥:“真香!她娘很会做!”

此后的几天,我家天天有鱼吃,我和弟弟当然功不可没。我俩越来越有经验,还拿了些大一点儿的鱼呢。小鱼仍然做成了面子椒,大一些的则做成了醋漆鱼。

成家后,老公爱吃小鱼面子椒,一个冬日,他从集市上买回了小鱼儿让我做。我努力回忆着母亲做这道菜时的配料和程序,一步一步地照着做。菜端上桌准备享用美味时,看到了老公皱着的眉头。我吃了一口,怎么有苦味?原来是我捏了鱼的缘故。我看到有些鱼三四厘米长了,担心它们肚子里有屎,就挨个儿捏了。我不知道冬天鱼一般不吃食,肚子里也是很干净的。至此,我才知冬天吃小鱼面子椒才是最好的季节!虽为湖滨人,因在外读书时日多,未得家乡做鱼的真谛,惭愧,惭愧啊!

几年前,我到外地出差,当地朋友在一家高级酒店招待我,席间,他说:“知道你是滨州人,我特意给你点了道家乡菜。”我问是什么菜,他不说,等菜端上来一看是小鱼面子椒!我一面为朋友的热情和好意而感动,一面为家乡的小鱼面子椒名扬四海而自豪!定睛一瞅,心底却不由升起一股别样的情绪:这叫什么小鱼面子椒呢!那些小鱼儿连面粉都没裹,更别说炸了,都赤条条地躺在大碗里,瞪着眼睛望着这群吃货们,似乎在埋怨大家错认了这道菜的美貌,误辨了这道菜本该有的美味。

前几天,我在博兴县城的一家渔馆又吃到小鱼面子椒。青花瓷盆在金碧辉煌的雅间里显得别有一番韵味儿,盆中的菜鱼香弥漫。不愧是以锦秋的名义开的大饭店呀!大家开始动勺时,我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哎呀!太辣了!怪不得看起来红乎乎地一片呢!也许大众口味的就该这么辣吧?

真的,三十余年过去了,我再也没吃到过那年夏天那样香的小鱼面子椒。那种鱼香一直氤氲于心间,我到哪里才能再找到那种承载着童年与亲情的美味呢?
  • 行走
  • 发表于:2013/11/1 9:52:56
  • 来自:中国 山东 日照
  1. 1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 丑夫
  • 发表于:2013/11/2 6:20:07
  • 来自:中国 山东 滨州
  1. 1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呵呵,祝福这里人丁兴旺。
  • 僰波呚雨
  • 发表于:2013/11/4 9:47:43
  • 来自:中国 山东 滨州
  1. 1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关注
  • 博润瓷器行
  • 发表于:2013/11/14 17:20:08
  • 来自:中国 山东 滨州
  1. 16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等等,,,我怎么不清楚麻大湖的具体位置呢?
  • 纳尼纳尼!
  • 发表于:2013/11/30 13:39:32
  • 来自:中国 山东 滨州
  1. 17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引用:原文由 小屁孩. 发表于 2013-10-30 16:09:16 :
不能这么说啊。是三河两水一湖的洋洋大博兴。
  • 龙女.
  • 发表于:2013/11/30 16:47:39
  • 来自:中国 山东 滨州
  1. 18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6楼(博润瓷器行)的帖子

楼上知道买瓷器?哈哈哈
论坛达人论坛达人
  • 发表于:2013/12/1 8:29:17
  • 来自:中国 山东 滨州
  1. 19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都是才子佳人啊
  • 心语心声
  • 发表于:2013/12/1 21:35:46
  • 来自:中国 山东 滨州
  1. 20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穿越时空看西闸





    时光倒流到明朝,美丽的麻大湖畔、小清河之滨,居住着勤劳的凤凰庄人。当东方出现了鱼肚白,凤凰庄的码头湾又热闹起来。这里处于博兴、高苑(今高青)、新城(今桓台)三县交界处,水路交通便利,自然而然就成了南北货物交易的地方。从广饶、高苑过来的船只载满了粮食,新城的船只运来了棉花。当地的村民的竹篓里或是活蹦乱跳的鱼虾,或是横行霸道的螃蟹,或是洁白如玉的莲藕,都密密麻麻地排在码头上,还有打扮清爽的湖区妇女挎着篮子,提着包袱,把自己巧手编制的蒲扇、蒲团、蒲鞋整齐地放在外乡人停船的地方,向外乡人耐心讲解着:蒲团老少皆宜,老人、孩子坐上摔不着,蒲鞋穿上能防雪…。此时的码头湾,人越聚越多,买卖吆喝声此起彼伏。直到买卖结束了,各个方向的船只陆续散去,码头湾才恢复了平静。

    凤凰庄人沿小清河而居,小清河畔酒家、店铺林立,是南来北往的客商歇息、购物的好地方。村子南边就是物产丰富的麻大湖。勤劳的村里人捕鱼捉虾、采摘莲藕、割苇晒蒲,另外还有旱田若干,靠着智慧的双手,过着富足的生活。日子就象这静静的小清河水,静静地流淌着。

    转眼到了清朝,村里来了大人物王渔洋。王是新城人,世代在朝廷做官,王渔洋官至朝廷刑部尚书,人称“王半朝”。王找人看了风水,风水先生说在凤凰庄附近的小清河上修建一闸,能保住王家的风水,保佑王家人兴盛不衰。就这样,凤凰庄有了水闸,凤凰庄也随之更名为闸上庄,因位于高苑县以东,又称东闸村。

    王渔洋在闸上庄做的另一件大事是在村东边修建了一座庙宇,当地人称“大佛庙”。庙堂内彩梁画栋,辉煌绚丽,大佛彩塑端坐正中,身穿盔甲,手持宝剑,气宇轩昂,跟班站立两旁。殿内巍峨庄严,气势恢宏。庙内年年香火不断。庙顶正中镶有一面镜子,到了晚上,明镜在月光下熠熠生辉,成为夜行人的指明灯,远行的人们,只要能看到那面镜子,就不会走错路。

    闸上庄人杰地灵,村里先后考取了十余名秀才和很多贤士。为了风水,也为了励志,村里的有识之士在村子的北边,修建了一座观音庙。端庄慈爱的观音菩萨,怀抱婴孩,手持杨柳瓶倒坐在莲花座上。庙内的对联是村里的秀才郭正治所写,上联是:问观音为何倒坐,下联是:因众生不肯回头。意为因众生迷惑颠倒,故菩萨现颠倒相,告诫众生,转身既是正道。

    村子西边的传堂庙已经有些年数了,里面供奉的是千手观音。据说早年间村里出过娘娘。娘娘虽然身处皇宫,却时刻不忘家乡父老,为村里人做了很多善事,村里的老人说,娘娘就是千手观音的化身。后人为了纪念娘娘,修了传堂庙,希望千手观音佛力无边,恩泽后人。

    到了民国,张宗昌任山东军务督办期间,宁静的小清河传来了马达声,一艘艘日本人的汽船耀武扬威地冲过河面,激起层层浪花。村里人的日子也发生了变化,老百姓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张宗昌坐济南,一两银子八元钱;修上河,有了船,日本鬼子来充盐。张任军务督办三年,横征暴敛,缉税多达五十余种,老百姓怨声载道。闸上庄脚踏三县,各个县里的税缴的不一样多。后来村民发现,哪个村里税缴的多,哪个村里就出了汉奸。有胆有识的村民齐心协力找线索,非找出汉奸来不可。汉奸干的都是见不得人的勾当,一旦露了马脚,也是浑身不自在,生怕勇敢的村民给他颜色看。所以,闸上庄的汉奸比别的村里都少。

    还有一次,一汽船戛然停到了小清河岸边,走下了一彪悍的士兵,士兵径直来到了小清河畔一闸上庄人开的酒家,一下子就点了五斤牛肉,五斤酒,五斤馒头。店家以为是来了不给钱的主儿,向店小二一使眼色,店小二跑出去了。不一会,十几个手拿鱼叉的村民就候在了外边。不知道是那当兵的看到了外边的阵势,还是人家根本就不是那号人,反正是人家把钱付了。店家与村民们会意地笑笑,各忙各地去了。后来,在这些当兵的中,也有这样的顺口溜在传:天不怕,地不怕,就怕一溜河沿铁巴掌(鱼叉)。

    解放战争时期,盼望国家早日解放的闸上庄人,放下鱼叉、锄头或手工活,纷纷要求去前线打敌人,一时间,闸上庄人展现了父送子、妻送郎和青年踊跃参军的动人场景。村里的妇女们,则在富兴祥杂货店的女儿周茂凤的带领下,日夜为前线的战士们赶做军鞋。周纳的鞋底是有三十二层布做的,非常耐磨,做的又快,别人做五双,她做十双,成了远近闻名的做鞋模范。

    解放了,闸上庄人欢欣着,鼓舞着,风风火火过日子的劲头更足了。到了一九五五年,闸上庄划归博兴县,因位于博兴县境内西部,更名为西闸村。西闸村作为博兴县与桓台县、高青县的交界处,至今仍与邻县保持着友好的睦邻关系。

    今日,我们有幸见到了历史的见证人郑保禄老人与周茂凤老人。八十六岁高龄的郑保禄老人告诉我们,当年,大佛庙里的雕梁画栋,就是出自他的祖上人郑凌云之手。郑家人世代是民间画师、雕刻师。走进郑保禄老人的家,就好象进入了艺术展厅:客厅墙壁上有木雕壁画 “大展宏图”,有裱画“猫戏富贵”图、“国色天香”图,还有多幅毛笔字幅,客厅里摆设朱漆雕龙躺椅。无论是雕刻、绘画的栩栩如生,还是字体的行云流水,都令人叹服不已。这些都是出自郑保禄老人之手,他的作品曾经受到很多专家的高度评价。

    当年的妇女队长周茂凤,已经八十七岁,面色红润,耳不聋,眼不花。我们见到她时,她正在堂屋编蒲鞋。她很健谈,说起当年她支援前线的事情,她从容地说:“为了国家,我挺身而出!”我们佩服她当年的举动,她却为自己没能去前线而感到遗憾。这时,我们的向导、老人的侄子给我们每个人端来了一杯黄酒,说是老人自己酿的,在市面上买不到,让我们一定要尝尝。看到老人容光焕发,我禁不住问:“老人家,是不是因为常年饮用黄酒才身体这么好呀?”老人摇头说:“我不喝,我酿的酒都送人了。村里有生病后身体虚的,有才生了孩子的,我就送给他们。我现在吃穿不愁,自己做手工活,一天能挣十来块,村里每月给我六百多元,我哪花得了?”

    老人一句花不了,道出了西闸人富裕的生活状态。村里农副业发达,农业盛产粮、棉、瓜、果、苇、蒲、鱼、藕等,工副业有建筑、运输、饲养、面粉加工、个体经商、草编等。新村里,宽阔的马路,整齐的院落,繁华的超市,童话世界般的幼儿园,到处呈现出现代化的生活气息。

    昔日的码头湾已经被柏油马路所取代,那些曾经香火旺盛的庙宇已经不见了踪影。陆路发达了,小清河早已经不再通航。只是麻大湖犹在,湖水碧蓝,芦苇荡漾,莲荷朵朵,杨柳依依。湖上酒家,香气飘飘。湖中人家,茅舍,鸭棚,听小桥流水,听虫鸣鸟和,真有世外桃源般的意境。

    今天的西闸人,既可以享受优哉游哉的田园生活,又能跟上现代化的生活步伐。既有历史的积淀,又有今日的开拓进取精神。变了的是岁月,永恒的是发展,犹如村口那扬蹄奋进的石牛,我不禁在心中呐喊:腾飞吧,西闸!

 

 

 


[此贴被心语心声于2013-12-1 21:40:00编辑过]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