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村落
绳耿村采风之一
初守亮
绳耿村,滨州市博兴县境内的一个小村,一个只有一百多户人家的小村,却有着跨越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浓郁,开发和旅游价值及高的一个风水宝地。
据高龄老人的口传,早在春秋时期,五霸霸主齐桓公就饿死在小村的村北面。不过口传就是口传,没有记载,不为深信。
公元一三六六年前,陈友谅与朱元璋几乎连年征战,致使百姓妻离子散,民不聊生,逃荒逃难者到处都是。一天,一个耿姓中年人,挑着一副担子,来到这里,他的担子一头一领破芦席,里面卷着脏兮兮的破被褥以及行李,扁担头上还搭着一些生麻桄子。另一头是一个黑漆的烂木箱,一个简单的打绳子的工具斜挂在箱子一边,或许,这就是中年人的全部家当。黝黑的大脚趾,怕受不起鞋子的束缚,露在鞋子的外面,步子似乎有点蹒跚,却随着扁担吱扭吱扭的节奏,一步一扇,像只疲惫的大雁。当他走到博兴境内,天已经黑了,他放下沉重的担子,长出一口气,摘下已经烂了边缘的草帽,来回扇着风,解开芦席,简单地支了一个窝棚,准备凑合过夜。偏巧,一场大雨把他从沉沉的梦里浇醒,还真多亏了风小,他所有的物件没被风吹走,就这样,他在雨中熬到天亮。雨是小了,睁眼眼前全是浑浊的雨水,明晃晃的,早已不见了来时的路,更没有前行的路。汉子皱起了眉头,满脸的茫然与无奈。汉子在雨中直打着抖,往何处去?他不知所以,不知何处是他的归宿。他忽然发现,在不远的西南面,有一处高地,一颗槐树斜生在那里。汉子像找到了希望,拖着沉沉的身子奔过去。
他站在土坡上,望着天水一色的远方,你觉自己象站在一个漂浮的岛上,茫然无措,犹豫彷徨。后来,汉子毅然决定,在此安营扎寨,或许,他在心里看到一丝希望,皱着的眉头舒展了许多。汉子胡乱地晾了晾淋湿的行李,拿出一个菜饽饽子充饥。总算汉子年轻力壮,雨过天晴后,没几天他就造了一间简易的,能遮风避雨的土坯房。又在房前屋后开垦了一片田地,撒上一点玉米粒和苘麻种,就算是在这里正式定了居,于是,这里就成了他的家,他便成了这里的主人。
日子一长,汉子感到寂寞,便喂了几只羊,几只鸡,和他做伴。忽有一日,有一双落难的母女,相互搀扶着路经此地,两人衣衫褴褛,蓬头垢面,老妇人还不断地咳嗽,连抬眼皮的力气几乎都没有了,上气不接下气,说要在次借宿。汉子忙把她们扶到屋里,给她们倒了一瓢水。女人说:“老妇人是她的婆婆,公公和丈夫都被抓丁,听说陈友谅潘阳湖兵败,我们担心啊,他爷俩至今下落不明,生死未卜,家乡也遭受涂炭,民不聊生,老百姓没了活路,四散逃难去了,婆婆又在途中患了风寒,无钱医治,哎!大哥,求你,等我婆婆好一点,我们就走”。“别求,你们尽管在这里住就行,都是穷苦人,理应互相帮衬着,这世道,难哪!哎!”汉子说着想着前年自己的遭遇,摇了摇头同情地说。“好心人,听说这个地方有个龙华寺,寺里的和尚算的卦很灵验,我们去求个卦,看看他爷俩还活着不?”老妇人很吃力地说。“是的,离这儿不远,只是寺院不很景气,可能有几个和尚守着那些佛像,没有多少前去烧香磕头的,大娘,你还是先把病养好再说吧!”过了几天,又有几个人先后来到这里,有男人,也有女的,多是老年人。老妇人见人就打听丈夫与儿子的事,其中一个年轻人说:“大娘,潘阳湖之战,陈友谅全军覆没,没有一个人生还,听说朱元璋把俘虏都杀害了”。老妇人一听,一阵猛咳,吐血身亡。第二天,汉子和在悲痛中的女人,草草地埋葬了老妇人,回来后,女人求汉子收留她,说天虽大,却无她容身之处。汉子虽然穷,却很正直,他不忍心看着一个弱女人从这里走出去,遥望着远方木然地点点头。“会很受罪的”汉子说。“我不怕,我能吃苦,只要你能收留俺”女人说。不知从什么时候,汉子和女人就生活在了一起,苦乐同享,像一对鸳鸯。他们一起打绳子,一起种庄稼,连续两年,算是风调雨顺,虽是粗粮,却也能填饱肚子,打的绳子也能在集市上卖点钱,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来。
时光荏苒,又过了两年,这里陆续来了十几口人,他们学着汉子的样子,在他的周围盖了两间土坯房,也在稍远处开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地,种上一些玉米苘麻,学着汉子的样子,打起了绳子。渐渐地,这里就形成了一个村庄的样子。由于汉子是第一个来到这里,又为人正直,人们都尊重他,称他为这里的主人,就以他的姓和他以织绳为生的职业,起名为“绳耿村”。一三六九年,洪武二年,朱元璋巡视山东境内土地广袤肥沃,水源广阔,人烟稀少,就下令河北枣强县大移民,于是,绳耿村,从一个不到二十口人的小村,逐渐壮大起来。于是,绳耿村这个名字,早在六百四十多年前,就已铭刻在漫长的历史史记之中,经历了年代的凄风厉雨,承载着厚重的齐鲁文化,至今垂名不朽,并传承发扬。
革命的村庄
绳耿村采风之二
绳耿村,一个普通而久远的村庄,也是一个革命的村庄,一个让人肃然起敬的村庄。抗日战争年代,绳耿村为保家卫国,抵抗外寇,大批发展民兵,积极应征入伍,就一九四六年一年,一个四百余口人的村,就有四十七人参军,被评为参军模范村。绳耿村的人,从古而来就团结,不屈,不畏强暴,竭力反击外来侵略者。张学敏,一位绳耿村八十七岁的老同志,精神矍铄,讲话绘声绘色,声音洪亮。他声情并茂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讲述着,一个十三岁少年为八路军送情报的故事。
一九四三年腊月十三日的清晨,上级有一个重要情报急需送到县里。一般情况下,绳耿附近这几个村,是该情报员张学敏的父亲亲自完成,张学敏从小就机智聪明,天不怕地不怕,白天他就缠着父亲替父亲去送情报,开始父亲不应,他就软磨硬泡,父亲后来一想:小孩子更不容易暴露目标,并且小学敏每次都会安全送达,自己家里也能干些农活,就让他去了。晚上学敏怕夜路,就由父亲去送。
十三日清早这天,学敏起来就要上路,父亲说:“烧好饭了,吃点再走吧”话音没落下,就有人跑来说:“学敏快走,鬼子已经到了赵家,再不走就来不及了”。学敏没来得及吃一口饭,就揣好情报一溜小跑。他刚跑到魏集村,就发现前面也有鬼子,他急忙掉头绕到村后的小路往回赶,那时村与村之间都隔着一片庄稼地,十冬腊月的,一望无际,能清楚地看到邻村的一切,就是小孩,也没有藏身的地方。学敏看到绳耿村的鬼子也向这里赶来,越来越近。他装作没事的,又从小路绕到大街上,看看魏集村的鬼子在干什么。鬼子没了,家家户户大门紧锁。学敏想:坏了,鬼子们都进了巷子里,如果转巷子,免不了会碰上鬼子,如果走大街,碰上鬼子更没处躲,怎么办?学敏下意识地摸了摸情报,摸到布袋里装着火柴,眼珠一转,计上心来。他看到不远处有一个柴垛,他把火柴一划就点着了,接着跑到一边跳着脚的高声吆喝:“了不得了,失火了,失火了......”听到叫喊声的鬼子,都端着枪向这边围拢过来,还有一些胆大的百姓,也都提着桶跑过来救火,学敏趁着人乱,悄悄地钻入巷子里,可他刚从巷子口一露头,就看到几个鬼子向这边跑来。这下完了,情报不能落到鬼子手里。他急中生智,忙把情报拿出来,来到河边的一棵柳树旁,机警地看了看旁边无人,用手扒开树下的细土,把情报放在里边,又迅速地埋好,把棉帽子上的“小猫耳朵”,刷地撕下一个放在埋情报的地方,跑到巷子口解开裤子,装着小便。“小孩,什么的干活”赶来的鬼子问。“尿尿呢”学敏装着若无其事。“刚才的火是不是你放的”(鬼子好像是这样问)。“小孩子没事做,刚起来。放火,什么放火,我咋不知道”学敏镇定地说。鬼子见小孩越镇静越起疑心。“不要说了,小孩,跟我们走一趟吧”鬼子揪着学敏就走。“你们抓我做什么,我又没做错事,快把我放了”学敏挣脱着说。“小孩,老实点,不老实打死你”鬼子边吓唬边推着学敏往前走。后来还有五位大人被抓,先彻底搜身后,关到一间黑屋子里,饿了两天,开始严刑逼问,后来,没问出个子丑寅卯来,就下令各家上缴三万元领人回家,(那时的三万元是现在的三百元)。
话说张学敏被抓当天上午,他父亲就得到消息,急急忙忙跑过去,正赶上鬼子押着他们六个人往据点去,路上只有被抓的人及其家人们跟着,无关的人没敢多言的,都把大门关的严严的,不敢出来。学敏看到父亲跑来,趁鬼子不注意,故意把帽子一歪 ,让父亲看到刚刚撕掉“小猫耳朵”的帽子,又装着哭的样子:“爹,爹,我要回家”,跑到父亲跟前,低声说:“河边柳树下”。“什么人的干活,”鬼子急忙过来,用枪指着学敏的父亲。“我儿子犯什么法了,为什么抓我儿子”学敏父亲问。“一边去,小孩的大大的有问题”鬼子把学敏父亲推到一边,瞪着眼说。学敏父亲心疼儿子,但情报还没送出去,或许会耽误大事,怎么办?寻思片刻决定 :“学敏一时半会不会有事的,还是先把情报送县里”。学敏父亲根据学敏说的地方,找到情报,顺利把情报送达县城。回家后,学敏父亲倾尽家产,借遍所有的亲戚朋友,凑齐三万元,腊月二十九日的小年那天,把小学敏领回家。那时起张学敏家一贫如洗。
一九四五年五月二十日,博兴县抗日武装独立营留守部队,忽然接到渤海军区命令,说日伪军企图夹击我渤海军区部队,鬼子却扑空,回来路上,在博兴北部村庄,烧杀抢掠,掠夺财务,正往庞家镇方向而来,路经此地,上级命令留守部队伏击日伪军,夺回老百姓的财物。此时独立营只有一个连,一百六十人,就在大家正在各自备战的时候,又有新的情报向这边传来,内容说以前情报有误,要独立营马上撤退,(由于通信员路上出了些意外,耽误了时间)。当独立营刚到相公堂村,敌人一个多纵队,从新安村出来,和我军在顾家和陈家附近交火。这时,又从龙河赶来一批鬼子,从绳耿赵家也赶来一大帮日伪军,独立营只好从小刘村往耿家和陈户方向撤退,后来,在西寨往东寨赶时,被敌人包围,敌我力量悬殊之大,把独立营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水泄不通,此时,营长王晓宇一看只有一拼,他高喊:“同志们,往前冲,死在阵前,不死阵后,杀呀!”.他身先士卒,以一当十,最终是敌众我寡,当机枪班班长贾炳坤倒下后,整个连就垮了下去了,一百六十人仅存活四十人。同年,为地下党八路军押运粮草的张树松,也遭奸人所害,真是“青山有兴埋忠骨,烈士永垂警示人”。
解放战争期间,曾在英国留学的绳耿村高材生姜苏德,毕业后任***航空教练员,重庆飞行营兼营长。一九四七年,他怀着对生他养他的故乡和家乡父老的眷恋,怀着对家乡的一片赤诚和对那片土地的热爱,不忍看着刚刚被日寇蹂躏的支离破碎的河山,又被***反动派再次摧残,为正义,为国家民族,率部驾机到北京投诚,为解放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
抗美援朝战争,绳耿村军人,排长姜学成,炮兵姜希恩,通讯兵李德庆等,均获得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八年抗战期间,绳耿村从没给鬼子送过一粒粮,解放战争时期,全区九个村,绳耿村一个村就捐了其余八个村的三分之二的军粮,被评为全区捐粮模范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第一年,绳耿村村民王洪斌,被评为渤海区劳动模范,受到区里的一致表彰。
绳耿村,一个小村,一个革命的村庄,一个值得人们敬佩的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