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正月十五:花灯情韵

  • 牟海静
楼主回复
  • 阅读:3263
  • 回复:2
  • 发表于:2016/2/22 9:57:27
  • 来自:中国 山东 滨州 博兴县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博兴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花灯情韵
牟海静
      暮色降临,博兴城里华灯初上。年节时的街道不同于往日。那一树一树的银花,总让你疑心是童话中的美丽,有的树上点缀着几个红色的小灯笼,万花丛中一点红,格外惹眼。路灯暗处,一地缤纷的星星铺开,你不由得凑近了,想捡拾一颗,却原来是被剪得平平的冬青上彩灯闪烁。走在博城大街上,你会不自觉地心情飘忽起来,看着,笑着,转着身子,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如果不是车来车往使你保持几分清醒,你定是把自己当作仙人穿梭于天宫了。 文化广场上、人民公园里的灯更是各种各样。有扎成台子恭贺新春的,有预兆丰年的,有表示猴年祝福的,有金色的拱形灯光长廊,
有多彩的宝塔……公园里那些桥,一座桥一种样式,不同的桥灯光各异,同一座桥也在变换着不同的颜色,好像在比试她们水里的倒影,谁的更妩媚,更动人。一阵风吹来,水波动荡,水中的五彩绸缎明晃晃的,恰似她们扭动的身姿带动彩裙飘舞。我在这些灯的情韵里陶醉,多少次流连忘返。
     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又叫“灯节”。城里乡下,张灯结彩,观花灯,猜灯谜,盛况空前。“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宋代词人辛弃疾在《元夕》中这样描述。这一晚,不论深闺淑女,还是平民百姓,均可制灯玩赏,出游嬉闹。
     我仍然记得《红楼梦》中元妃省亲的相关情节,贾府人忙活了那么多天,元宵节临近了,仍然在紧张地准备着。自正月初八就有宫里人先来了解情况,可谓万事俱备,只等元妃大驾光临。元妃下轿登舟观灯。清流一带,势如游龙,两边的石栏上,都系着水晶玻璃各色风灯。柳杏诸树虽无花叶,皆用通草绸绫纸绢依势作成,每一株悬灯数盏,粘于枝上。池塘中的荷荇凫鹭之类,皆是螺蚌羽毛之类做成的。船上也挂着各种精致的盆景灯。诸灯上下争辉,真是玻璃世界,珠宝乾坤。因为那种奢华,因为那些花灯,第十八回《皇恩重元妃省父母   天伦乐宝玉呈才藻》我读了好多遍。我是农民的女儿,70年代出生在鲁北乡村,穷乡僻壤的,没见过世面。小时候,正月十五闹花灯的盛况,我只在书里见过。
       关于花灯,我眼前常浮现出这样的画面:一个孩子挑着一盏,高兴地笑啊,跑啊,小伙伴们在后边追啊,边追边喊。他们盼望挑着花灯的孩子停下来,好好看看花灯是啥样子,他们还没见过呢。忽然,孩子倒了,花灯坏了。“唿”的一下,火苗就烧着了塑料纸做的灯罩。孩子哭了,小伙伴们散了。不记得那个挑着花灯的孩子是谁,也不记得是哪些孩子跟着跑。但这个画面却在我脑海中反复出现,一遍又一遍,一年又一年。也许,这就是我记忆深处花灯情结的一个体现吧。
      姑姑家的表姐大我5岁,她小时候,一到正月十五就自制花灯。找个墨水瓶,灌上点煤油,瓶盖上钻上个眼儿,找个自行车嘴子穿进瓶盖的眼儿里当灯头,搓根棉线做灯芯。找一个粗一点的水萝卜切下一轱辘,中间挖出一个圆圈,不能挖透,蹲上墨水瓶不至于滑倒。白萝卜周围插上一圈秫秸,秫秸外边围上一层塑料布,塑料布上画上画儿,猪八戒、孙悟空、唐僧、沙和尚、刘备、关公、张飞、荷花、梅花、菊花……说着简单,那时候,找个墨水瓶并不容易,几个孩子为了争一个墨水瓶而打架是常有的事。塑料布也是黑乎乎的,大人们要是看见了还不让用,说留着下雨的时候盖盖天井里柴火什么的。
      我对自己是否做过花灯毫无记忆。父亲说我小时候给我买过花灯。铁条做的架子,外边是用竹篾编成的花格,中间插着一个短蜡烛,上边用根短棍挑着。母亲说,我孩提时代她和奶奶经常给我做灯,哄着我玩儿。我想不出母亲说的玩具灯是什么样子,母亲干脆找了材料做给我看。一截秫秸杆儿,从一头劈开,把硬皮劈成很多细条,另一头劈到骨节那儿,连着,不劈下来。先把一条,插到中间的秫秸瓤上,插得靠下一点,弯成一个弓形。把左边那一条别到弓形条的下边,逐条依次别好。最后,再把先插到秫秸瓤上的那一条取下来,也和其他细条别在一起,灯罩就做成了。把中间的秫秸瓤掐断,掐断的那一截再分成两小段,插在灯罩上沿的两边,一边一小段。找一截长一点儿的秫秸瓤,一头儿穿上席篾(秫秸杆上劈下来的硬皮细条),把席篾两头分别插到那两小段秫秸瓤上。最后,再找块红纸卷起来,插到灯罩中间的秫秸瓤上当作灯头。一盏精致的玩具灯就彻底完工了。我惊异于母亲的心灵手巧,母亲却说,是我奶奶教的。那时候没钱买玩具,就是有钱也买不着,没有卖玩具的。为了哄孩子,这些法儿都是逼出来的。然而,谁能说这手制的玩具中没有智慧呢!就地取材,一会儿工夫,一盏花灯就做好了。寻常日子中做花灯,给孩子渗透中国传统节日的知识,让孩子感受自己动手获得所需、寻找快乐的道理。这就是咱鲁北的老百姓啊!40多岁的我,见证了母亲亲手制作玩具花灯的过程,挑着这盏灯,我百感交集。
       我儿子小的时候,正月十五柳桥大集上,我花5块钱给他买了一盏红色的塑料灯笼。安上两节5号电池,打开开关灯就亮了,还唱歌。
      前几年,博兴办了几届元宵灯展,我陪着父母、孩子一起逛灯会,在人山人海中,感受着从小就向往的场面,赞叹着家乡的发展。
     如今又到元宵佳节,我不想到别处去看灯。北京的宫灯、上海的龙灯、广东的走马灯、哈尔滨的冰灯……尽管它们蜚声古今、享誉灯坛,但那毕竟是别处的。我只守在我的家乡,漫步博兴城,漫步博兴人民公园,醉心于家乡的火树银花,醉心于家乡的小桥流水,吟几句“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踏破铁鞋无觅处”,我心中的花灯情韵就满满的,满满的……
写于2016.2.21--2.22
来自手机版
关注同城热点 获取最新资讯 点击查看更多本地热点话题
  
  • 老学究
网络文学俱乐部网络文学俱乐部
  • 发表于:2016/2/24 11:39:12
  • 来自:中国 山东 滨州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牟老师的文章,情动辞发,引经据典,娓娓道来,充分展示了博兴人过元宵节的习俗。赞了!
牟海静
牟海静: 诚谢您来读,并点评!
2016-05-11 16:59:33 回复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