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北晚报·滨州传媒网讯 当年,这个村曾分属两县,是一个“两界村”,形成了“一府两县管一村”的奇特景观,她就是博兴县庞家镇羊桥村。
羊桥村原名崔家庄子,后改为羊角桥村。根据村里的《崔氏家谱》记载:北宋二年(公元961年),崔姓迁此建村,称崔家庄子。赵匡胤登基称帝后,为了纪念神羊搭桥相救,赵匡胤赐名崔家庄为羊角桥庄,那条大河赐名赵王河,并在村南建了一座寺庙,庙内供奉两只神羊。
对于这个记载,博兴县委办公室派驻庞家镇羊桥村第一书记王慧专告诉记者,根据村里老人们的讲述,赵匡胤当年领兵打仗时寡不敌众,他便一路向北逃跑。逃到现在羊桥村的时候,被一条大河拦住了退路。这条大河滚滚东流,河水迅猛,放眼望去,没有一条渡船。真得是“前有大河,后有追兵,”赵匡胤急得仰天长叹,欲哭无泪。在这个紧急时刻,来了两只大山羊。两只大山羊在河边将又粗又长的羊角抵在了一起,瞬间搭成了一座羊角桥。赵匡胤赶快从羊角桥上过了河。等赵匡胤和他的兵将全部过了河后,两只大山羊也突然无影无踪了。追到河岸的敌兵只好望河兴叹。建国之后,赵匡胤不忘此地,赐村名为羊角桥,留下一个崔姓兵士在此地居住,逢年过节焚纸烧香拜谢神羊。村名后来简称羊桥,沿用至今。
而市档案馆馆藏资料显示,羊桥村是在明朝洪武二年建立的,该地居民由河北枣强迁此立村,余下的记载就和上文提到的说法相似了。不难看出,馆藏资料契合了明初大规模移民的历史,但又无法和赵匡胤的传说相契合,不妨这样解释二者的不同,此村建村历史或许可以上溯到赵匡胤时代,明初的移民只是在原村的基础上移居耕种而已,只不过将早先的传说又口口相传了下来。
另外,明朝洪武年间,羊角桥崔姓家族中,出了一个带兵打仗的大将军,为朱元璋建朝称帝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位将军死后,朱元璋赐了功名,并传旨厚葬。他的墓地占地十余亩,墓前还修了通道,通道两边是排列整齐的石羊、石马、石龟等,墓碑立在了一个巨型的石龟上边,民国年间,黄河发大水,村庙里供奉的两只神羊石像和崔将军墓前的石羊、石马、石碑一起被填了黄河决口,因为驮碑的石龟太过沉重,没有人拉得动,它便得以至今还在村里原地蹲守。
元明清时代,羊角桥村都占据在主要交通要道上,南通博兴,西临高苑,北达蒲台,东去青州,交通发达,商贾云集,集市兴盛,在村子中间的十字路口上,有一棵相传是种植于唐朝的古槐,传说赵匡胤当年曾在这棵树上拴过马。如今,这棵古槐树就在一户人家的院落中,尽管树干有一些干枯了,但依然枝繁叶茂,生机昂然,需要三人才可以合抱。
在早期的行政规划中,在各县交界处都会有共管的村庄,名字叫做“两界村”,村中的庄户、村政分属两个县管理。另外还有徭役、税收等共管的村庄,人们称谓“银丁扣”。历史上,羊桥村就是这样的“两界村”。民国初年,羊桥村曾划归博兴、高苑两县所辖,实行一村两制。村西归高苑辖区,村东是博兴辖区。有一农户家就在村子中间,院子西边是高苑,院子东边是博兴。人们开玩笑说他家人不出大门逛两县。建国以后,羊桥村全部划归博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