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经常能听到村口传来的由远渐近“咚咚,咚咚”节奏紧凑、鼓点脆生的声音,那是货郎鼓的声音。在那个年代里,货郎鼓敲击出的声音,不亚于现在广场上响亮、震耳的广场舞音乐。货郎鼓的声音,虽然单一,但有吸引力,一听到这个声音,村里的男女老少一下子热闹起来,围拢在一起,说家常拉笑话。
?
记得那时候,村里经常会来一个货郎,货物价格便宜,送货上门。小到针头线脑,大到马掌铁货:有孩子们喜欢的零食、小玩具;有女人们喜欢的发卡、镜子、擦脸油;还有男人们的烟卷、烟袋嘴、打火机等。货郎四十多岁,个头不高,红脸、歪嘴、瘸腿,外表看上去和正常人有点不一样,但为人和善,很爱笑,说话声音也洪亮,更爱逗趣说笑话。他可是我们村的常客。
记得我家方圆十多里的范围,只有唯一的一所商店,叫门市部。我跟母亲去过几次,门市部卖的物品很全,我的最爱就是那些成匹的花布了。花布在柜台里面整整齐齐成捆地竖放着,花花绿绿的特别吸引人。虽然里面的商品很齐全,但非常贵。那时,交通不便,即便自行车也是奢侈品,去趟门市部要费很大功夫,如不逢年过节、儿娶女嫁或必须置办大物件,是很少有人专门赶那么多路去买货品的。货郎的存在,正好弥补了这个市场布局的不足,五天来一次,都是在赶集中间的空档,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基本生活需求。
?
村中间有棵大柳树,褐色的枝干,摸上去很粗糙,像饱经风霜的老母亲,关爱着世代生活在她树荫下的乡亲们。一到夏天,柳树枝叶繁茂、密密麻麻的,遮住了阳光,像一把绿色的大伞,随风摇动,是人们乘凉的好去处。“咚咚、咚咚”,只要听到货郎鼓一响,人们便两个一帮、五个一群的,从各个巷口出来了。小孩子们像长了兔子腿一样跑得最快;中年妇女有的抱着孩子、有的拿着鞋底,有说有笑“叽叽喳喳”地从屋子里、庭院里走出来了;刘大爷叼着烟杆,紧嘬一口旱烟,顺手提着马扎也出来和年轻人一块凑热闹。
这时,货郎鼓一停,就听见货郎歪着嘴,用那洪亮的声音说:“六婶子,你又在家蒸干粮,准备喂‘猪’呢。”就见六婶子扎着老粗布的围裙,围着个花包头,手上还带着面嘎渣,斜着眼睛站在屋后头,一边搓手一边没好气地说:“你咋来得这么巧?窝头刚放到箅子上,正准备点火。”大伙一听都哈哈笑了。原来,六婶子家孩子多,吃得多,整天蒸干粮,她又特别好事,货郎一来,她又在屋里沉不住气了。货郎十分守时,五天一趟,除非雨雪恶劣天气或个人遇到必须处理的要事,从不中断。冬天寒冷,风刀子般割人的手脚和脸面,货郎就找个背风的地方晒太阳,个别时候货郎有事没能来,村里老人就像少了点什么似的,都惦记他,时间一久,货郎就如同我们村的一员了。
?
有一年,冬天特别冷,可以说是滴水成冰。住在村东北角的孤鳏老人刘大爷,每天早上都要到村外拾粪、捡柴火。这天,因下雪地滑,再加上年纪大了腿脚不利索,一不小心摔到了沟底,把腿摔坏了,歪到沟里好久不能动弹。这时,恰巧货郎从此经过。货郎隐约听到附近有痛苦的呻吟声,顺着声音走近一看,原来是刘大爷。刘大爷痛苦的呻吟声,让货郎听了非常心疼,再看看刘大爷那张五官都拧到一起的脸,他二话没说,直接把担子往地上一扔,迅速溜下沟底救人。货郎想把刘大爷背起来,但由于他个子矮小,又有残疾,这个简单的救人方案对他来说却无法完成;货郎又想把刘大爷斜拖到沟帮上,刘大爷疼痛难忍直哼哟,这个方案也只好放弃;怎么才能既救人,又能避免伤者痛苦,货郎思来想去,终于拿定主意。他让刘大爷面朝下趴在沟底,自己从刘大爷身子底下钻进去,然后把刘大爷整个身体慢慢驮起,就这样,他一边驮着刘大爷,一边用双手抓住芦根,双脚蹬住地,拼了命地往上爬。由于沟底结冰湿滑,爬不了两步,杂草被蹬平没有了摩擦力,就再次溜到沟底,货郎就挪个位置继续往上爬。芦根把货郎的双手都勒开了口子,菜棵子把货郎的双手都扎破了,鲜血直往外流,他咬牙坚持着。费了好长时间,他终于慢慢地爬了上来,回头再看看身后十几米的沟帮都被他蹬得溜光,浑身是泥土的货郎好不容易把老人背回了家。放下老人的那一刻,货郎累得瘫倒在地。自那以后,货郎知道刘大爷是个孤寡老人,为刘大爷干点力所能及的事,就成了货郎的一项“额外任务”。过年过节,虽说是货郎卖货的黄金时期,但每到这时候他总是抽空,专程来为老人打扫打扫卫生,并带来过节用的物品。村里的人们见了,也都纷纷前来帮忙。
?
时间一长,货郎与村里的人无话不谈。早就听说,货郎从前腿并不瘸,可当有人问起他的腿是怎么落下残疾的时候,货郎总是憨厚地笑笑,却不愿多说。后来,还是货郎村里的一位兽医到我村给牛看病,坐到一块闲聊时有人问起,才得知了事情的整个经过:那年货郎十七八岁,正值好年华,虽说小伙长得矮点,但五官端正,腿脚也利索。村子附近有条河,一到冬天,村里的孩子们都去河上滑冰、打陀螺。有天早上,货郎去河边挑水,遇到一个孩子掉进了冰窟窿,他二话没说就跳下去了,在水下再三找寻,孩子被救上来了,但货郎因在水下体力耗尽,无法爬上来,再次沉入水中。等村里人把他救上来时,他已经冻得浑身发紫,不能动弹。后来,人虽没死,但活过来的货郎却落下一身的残疾。
货郎人实诚,本着把买货人都当成自己的亲人、卖好货是件善事、为好货做宣传更是个好事的原则,不管是老人、还是孩子,来买东西他从不欺骗。记得有一次,被称为“事儿妈”的邻居王二奶奶因买了个打火机不好用,货郎一个月为她调换了五次,直到王二奶奶满意为止。能得到乡亲们的信任,卖货就多,担子慢慢换成了小推车。小推车上绑两个大木箱,车梁上面又绑个木架子,红红绿绿的物件挂到架子上,让风一吹,“叮当”作响,好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姑娘为货郎的勤劳朴实唱出的赞歌。小推车一停,格外引人的当然还是那个货郎鼓,就是比以前的大了些,声音更脆了些。每到这个时候,大人孩子们又都兴奋起来了。
?
货郎的到来,也给我们带来了无比的快乐。有一次,货郎又来了,我们都一个个凑上去围观,村里有一个毛头小伙子爱打趣,故意给货郎出难题,就说要一个气球,得让货郎给他吹起来才买。为了能卖这个气球,货郎豁出去了,因为货郎是个歪嘴,费了很大劲儿,脸憋得比以往更红,非常卖力也没能把气球吹起来。男女老少都被他那“一本正经”的举动笑得肚子疼,有的大婶蹲到地上直接站不起来。遭到毛头小伙的戏弄,货郎并不恼,他卖的不单单是他的物品,还有他的人品,能给大伙带来快乐,即使不卖货他也觉得值了。
?
后来,慢慢长大,我才明白,其实货郎很坚强,也很无奈,为了养家糊口,为了对家人的那份责任和爱,拖着残疾的身体,靠自己的能力做个小买卖。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变迁,经济快速发展,小货郎的小商品已经满足不了乡亲们的需要,落后的商品供给方式已经被淘汰。渐渐取代他们的是小卖部、小商场、大商场,再到现在的大型超市。货郎的担子没有了,货郎不再回来了,但抹不去的永远是儿时那货郎鼓响亮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