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嘎耷子村

  • 月是我
楼主回复
网络文学俱乐部网络文学俱乐部
  • 阅读:3079
  • 回复:1
  • 发表于:2017/11/15 22:16:00
  • 来自:中国 山东 临沂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博兴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嘎耷子村

 



嘎耷子村就是现在的寨卞村。嘎耷子是古人的叫法,从名称上就能看出此处当时的落后和闭塞,这应该追溯到公元前1064年,商朝被周灭亡后,商五丁后人为躲避追杀和战乱改姓卑泥,后又省去卑字立单姓泥或尼,还怕被认出而遭杀害,又四散逃避。有族人就在当时蒲姑国寨卞村这个偏僻的地方隐居下来,泥姓就是寨卞村的坐地户。当时,这个地方极其偏僻,没有出入的路,就是有条羊肠小道,也是高低起伏,坑坑洼洼,空行人都难走,到了雨天,又湿又滑,是出不来进不去,疙疙瘩瘩的,别说人,小动物都绕着走。就因为路难走,商武丁后人才保全了性命。

嘎耷子是村里人或知道这个地方的人对这偏避地的代号,又没别的村名,时间长了,也就这样叫起来了。周成王灭蒲姑后,蒲姑国人都外逃避难,最远都逃到了朝鲜和日本,商五丁后人能躲在近在咫尺的蒲姑国处生存下来,也算是万幸了。我不知道寨卞村的泥姓是不是商武丁后人,却确信卞姓人家是洪武三年(1370年)从山西洪洞大槐树下办理手续迁过来的,而且,很快在村里占了主导地位。我也不明白卞姓人家为何在嘎打子这个地方落脚,进出又不方便,地也不肥美,隐蔽倒是很好。其实,也没必要对这些刨根问底,远古的事,远古的人,自有在这儿住下的理由。

至于寨卞村老人所说的“嘎耷”两个字,电脑上码不出,也只好用“嘎耷”这两个字代替。不管怎说,嘎耷子是个隐蔽的好住处,却没有挡住侵华日军进村。1938年7月5日,日本鬼子来到了村子里,也没伤人,只是训了通话,要村里人做顺民,打造“东亚共荣圈”,临走,也只是强了些粮食,抓了些鸡、鸭、牛、羊啥的,真正祸害村里人的是那些汉奸和伪军,他们认贼作父,成了日本人的狗腿子,不时来抢劫。每次扫荡,村里都遭殃,很多人家都外逃避难。是的,抗日战争时期,寨卞村这地方是敌占区,村里老人的话,那些年,可被这些汉奸和伪军祸害惨了,嘎达子村路不好走吧,下了雨,都是泥水,也没挡住这帮混蛋进村抢东西、祸害人,真是可恨呀,直到解放后,村里人才过上了安稳的日子,举家外逃的也大都回来了。

嘎打子村名,解放后还叫了很长时间,改为“寨卞村”也没有多少年。村里姓很多,有七八姓,还有坐地户泥姓,为何叫了寨卞村呢?和家族大小有关系。卞姓是嘎耷子村的一大姓,人丁兴旺,1937年还集资盖起了卞氏祠堂,祠堂坐落在村的中心位置。侧面看,青砖灰瓦,屋脊上双龙戏珠,挑檐上蹲着些说不上名的珍禽异兽,看上去高大气派;正面看,走廊立着两根红漆斑剥的木柱,横梁下都是些板雕,瞅了半天,也没看出雕得啥,会不会是佛陀图或是孝子图,也只是我的猜测。木格子门窗是通的,共十二扇,我不知是不是都能打开,但中间两扇是能开的,这些方格子门窗一定是些上好的木料,过了80年了,一点也没有胀裂,只是红漆脱落了,显得有些古。村委员打开锁,我也顾不上再看别的,匆忙拾阶而上,想到屋里探个究竟。屋里空着,地上也很脏,还有股淡淡的霉味,就不免有些失望,看什么呢?也只有房梁,梁是“土”字型方仿古梁,显得很敦实,檩也是上好的,通直滚圆,箔却不是苇子的,都是上好的窄木板铺在屋顶,而且,像是桐油浸过,至今看上去还很新。这是怎样的奢侈呀,就是现在盖房,也很少用这木板当苇箔的。这说明,当时的卞姓人家的确过得很富足,花多少银元,我估计不出来。

于是,就赞叹着出来。来到廊下,刚才就留意了廊两端山墙上的壁画,那是青砖烧制的壁画,几块拼起来的,镶嵌在墙上,像是壁画。东边的壁画,一位佛陀,脚踩在莲叶上,双手执壶,慈眉善目的,像是在侍奉,侍奉谁,当然是卞姓祖先,这里有无限的想象空间,也不多费笔墨;西边墙壁上的壁画,佛陀托着个方方的东西,向前细观,也没看出啥,不免有些遗憾,看不出来就问,锁门的村委员却也笑说不知,说了句,还从没有谁问过这些。我只好笑笑,又问着,既然是卞氏祠堂,年上节上,卞姓人家还来祭祖吗?村委员笑着摇摇头,说现在祠堂是村里的。我哦了声,村委员又和我说,那是很早了,每到年上、清明,卞姓人家都大祭,祭品丰盛着呢,村里卞姓人家都来祭拜。

我想象着,那该是怎样的场面,其他姓氏家族又该怎样看呢?也只有甘拜下风了。家族的兴旺还不在这方面,就看寨卞村文化广场的文化走廊,首尾都是卞姓大家的对联,其他姓氏文化人的墨宝也只能掺和在其中了。

当然,我并没有小看其他姓氏的人。其中,不乏字写得好、对联压群芳的大家,怎说呢,都懂的。写到这儿,自己觉得好像有些牢骚似的,或许还能被人误会。其实,真没那个意思,我只是想说社会的现实。

确实是这样,现实就是,嘎耷子路在寨卞村再也寻不着,宽阔平整的泊油路四通八达,不论从那个方向,驱车都能进入寨卞村,寨卞村的美丽乡村建设在博兴县是出名的,也是县域内经济最发达的村子。我倒是很想再寻一段嘎耷路看看到底怎样嘎耷,却再也寻不找了,坡里的生产路都硬化了,混凝土的、沥青的,都是那么平整。相对于古时繁华的蒲姑国遗址,倒是在荒野里了,那里还有段土路,但也说不上嘎耷,中巴都能开进去,怎也不能说路不好走。所以说,古时寨卞村的嘎耷子路也只能在想象中了,第一个来此居住的商武丁后人怎也想不到吧。

嘎耷子村不再嘎耷,如今的寨卞村人,正迈步在奔小康的路上。老有所依,老有所养,都幸福的生活着,村里老人的话,遇上好时候了,领养老金,住院报销,自古以来哪里有的事啊,做梦也想不到,感谢党,感谢国家。

老人的话说得实在,我笑说着,您老好好活吧,这只是小康生活,我们的中国梦实现了,社会更富足,生活会更好,想都想不到呢……

王子营

二〇一七年十一月十五日
  
  • 老学究
网络文学俱乐部网络文学俱乐部
  • 发表于:2017/11/16 21:35:11
  • 来自:中国 山东 滨州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王老师文章洋洋洒洒,把个寨卞村的来龙去脉记叙的一清二楚,其中也蕴含了诸多的人文知识,点赞!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