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一个名为“同一天出生的你”的捐款活动刷爆了微信朋友圈,但随后,引发了不少网友的质疑。有人发现,同一个受助的贫困学生,却在不同的生日界面中出现,而且名字也不同,甚至信息还显示有贫困学生出生在2009年2月29日。
12月24日下午,该活动已经关闭了捐款通道,并称“已筹集善款2555898元将全部用于云南省镇雄县2130名贫困学生一年的生活补助”。
捐款活动刷爆朋友圈 网友质疑真实性
“听说同一天生日的人冥冥中会有命运的牵绊”,这个活动页面近日刷爆朋友圈。活动宣传“一元助TA改变命运”,用户输入自己的生日,便可寻找和自己生日相同的贫困学生,为其捐赠一元钱。
同一个贫困学生 却有不同生日?
然而,不少网友贴出的照片显示,同一个受助的贫困学生,却在不同的生日界面中出现,而且名字也不同。有媒体称,根据不完全统计,“一人分饰两角”的例子至少有6个,随后大量网友开始对活动真实性产生了质疑。
出生于2009年2月29日?这个日子不存在
还有网友发现,有的孩子的生日根本不存在——
捐款通道已关闭 组织方回应质疑
12月23日晚,针对来自公众的质疑,北京零分贝科技有限公司发布通报对外进行回应。通报称:“分贝筹”上所有的受助学生都来自“国家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平台上的受助学生资料,均由各地“驻村干部”和“结对干部”实地走访了解,拍摄并上传。所有在“分贝筹”上展示的孩子照片和信息,均已获得了孩子监护人的书面授权。
通报还称,在云南镇雄县政府和基层扶贫干部努力下,7位摄影师用近一个月的时间,深入乌蒙山区的大山之中,走访拍摄了366个不同生日出生的孩子。
对于出现“同一个孩子不同生日”及“2009年2月29日生日”出现的原因,分贝筹方面表示,原计划在12月25日在网上推广这个活动,但工作人员为了测试效果便转发到了朋友圈,“小范围的举动,没想到在12月22日晚上迅速发酵”。“分贝筹”表示,因为内容还在测试阶段,出现了一些信息错误以及界面不稳定的情况,开发团队在得知消息后紧急协调优化H5,避免bug再次出现。
12月24日下午,该捐款平台已经关闭。进入捐款通道时自动跳出通知:“本次活动已筹集善款2555898元将全部用于云南省镇雄县2130名贫困学生一年的生活补助。为了确保善款后续能够公开透明高效地执行,我们决定关闭本次活动筹款”。
然而,有网友发现,同一个孩子的照片,竟出现了不同的生日和姓名。活动方“分贝筹”回应称:活动在测试阶段被工作人员发到朋友圈后传播开来,现已关闭活动通道。民政部26日回应称,该活动涉嫌违反慈善法,正在调查核实。
至少6人出现“一人分饰两角”情况
在活动界面,有网友发现,同一个受助的贫困学生,却在不同的生日界面中出现,且名字也不同。甚至还有信息显示,贫困学生出生日期为2009年2月29日,但这个日子根本就不存在。据不完全统计,“一人分饰两角”的例子至少有6个。对此,“分贝筹”对外发布通报称,活动在测试阶段被工作人员发到朋友圈后传播开来,出现了信息错误和界面不稳定的情况,就此向公众道歉。
所募集善款将用于贫困学生的生活补助
据了解,该基金会成立于2015年12月22日,于2017年6月完成慈善组织认定,获得公开募捐资格。今年4月,该基金会与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扶贫开发办公室和北京零分贝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推出了“分贝筹”微信公众号应用产品。主办方称,“同一天生日”活动,原定于12月24日正式发布,但22日晚,该活动在测试阶段意外泄露。
目前,该活动已关闭捐款通道,并称“已筹集到的善款2555898元将全部用于云南省镇雄县2130名贫困学生一年的生活补助”。对于这次网络募捐活动引发的争议,深圳市民政局表示,已成立调查组进行调查,如有进展,将尽快发布。
中国人讲究缘分,遇到同月同日出生的人,总有几分好感。“同一天生日”慈善募捐活动正是抓住了人们的这个心理,所以可在短时间内募集善款255万余元。然而,活动开始不久就“见光死”。同一张照片被贴上不同生日的瑕疵,让人无法容忍。一次慈善募捐活动究竟折射出怎样的问题?慈善事业经得起一次次测试吗?
形式创新不是慈善的全部
近年来,慈善募捐活动的创新力度越来越大,粘合力越来越强。无论是席卷全球的冰桶挑战,还是捐出善款买一张儿童画作,慈善活动往往借由社交媒体快速传播,差异化的形态也成为吸引眼球的重要手段。慈善,已不再是摊开双手大声疾呼“给一点爱心”那么简单,而是更加具有创新性和含金量。
然而必须指出的是,“创新”不是慈善事业的全部,要想尽办法呵护好人们的爱心,不能让其无处安放。一张孩子的照片被贴上不同生日的标签,反复使用,屡次消费,捐款者会是怎样的心情?下一次类似募捐,人们是否还会敞开心扉,倾其所能?
慈善捐赠需按法律严格报批
面对质疑,活动组织方解释称“这是工作人员测试效果的小范围举动”。然而,两百多万元善款和上百万人的善心,怎能用“测试”轻描淡写一带而过呢?更重要的是,活动本身并没有按照法律严格报批。根据《慈善法》的规定,通过互联网进行的公开募捐活动,必须在民政部门统一或指定的信息平台上发布公开募捐信息。从这个角度来看,“同一天生日”被相关部门叫停,纵然调查尚无定论,也并不冤枉。
慈善容错空间小 别让爱心“寒了心”
从去年的“罗尔事件”到“同一天生日”募捐活动,均引发了不小的争议。在当今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里,慈善活动如果没有创新,断然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假若只有吸引眼球的噱头,缺乏严密的组织、严格的规范、精准的实施和迅速的反馈,则很难经受住放大镜下的审视。
网络的门槛低,并不代表着网络慈善的要求低。一张“同一天生日”的海报经由朋友圈转发,就是成百上千人在仔细打量和审视。人们的谨慎质疑不是无事生非,恰恰正是对慈善事业本身的关爱。此次“同一天生日”活动,人们爱心勃发,就充分说明了善心的坚韧。同理,在慈善活动中,一次疏忽甚至是无心之过造成的撕裂,就有可能伤及更多人对慈善的信心。
这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有容错空间,但慈善事业的容错空间极小。因为任何一点闪失或错误,都有可能成为未来慈善事业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和拦路虎。前路尚远,来日方长。唯有秉持慈善初心,吸取经验教训,回归《慈善法》,真正让每一次慈善募捐活动都规范起来,慈善之路才能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