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从初识到今日,我认识王晓振十年了。 十年前,他似十八少年。留半长的头发,穿鲜艳的衣服。喜欢音乐和啤酒,向往远方和自由。世界喧嚣,他在喧嚣的中心。壮志凌云,心雄万夫。有空的时候,他也写写诗。 十年后,他剪去了长发,戒掉了烟酒。世界仍然喧嚣,他在市井中隐居,生活删繁就简,性灵返璞归真。有空四处走走,偶尔写写诗。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他为人所熟知的,是他的网名:夜夜舞蹈。夜夜舞蹈,是跳舞的吗?或者喜欢跳舞?十数年前,此名号初现江湖,人们多有此问。不必解释。他只是把作品放在博客上:诗,散文,随想,不拘一格,信马由缰。渐渐地竟也有了一众粉丝。那时候,他尚年青,习惯晚睡。静静的长夜,他醒着,灵魂自在舞蹈,观众便是自己。世界沉寂,他听见许多声音,来自自然,也来自内心;长夜漆黑,并不妨碍他在诗文行句间行走自如。他似乎是个天生的乐天派,总是充满希望。生活的压力无处不在,其实他也是苦闷的。苦闷至极,他到书中寻找答案,对话先贤。那时工资微薄,他却每个月都要买书,这习惯坚持到现在,家中藏书已颇可观。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年轻时,他喜欢王小波和鲁迅。王小波,一个早逝的天才,“宁做痛苦的人,不做快乐的猪”。而鲁迅总是提醒他:“我总记得我活在人间。”年纪渐长,他更喜欢苏东坡。这许多年来,我静观他的成长,渐渐觉得他有些东坡的意味了。不为物役,豁达无碍。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我也早就知道,他向来不爱打伞的,遇到风雨,不过振一振衣袖罢了。 褪去夜夜舞蹈的名号,他不过是一名普通的教师,站在讲台三十年,以教书授业而安身立命。和光同尘,大隐于市。徐徐穿过街巷,隐没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他是如此的普通寻常。 有时,你会在街上遇见他。他刚从集市归来,自行车把上挂着一兜青菜。经过一段坡道,他下了车,帮一个拾荒者推车。街道转角,他看见了一名流浪的老人,他掏出口袋里的钱,递上了刚从面包店买的面包,转过身,他的眼中有了泪光……这时候,你或许会认出他,那普通外表下一颗不一样的灵魂,柔软,有趣,因而可爱。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一千多年前,苏东坡已经这样说过了。与此君携行,那么,这炎凉的世间,也令人时时心生喜悦。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王晓振,博兴一中高级教师,滨州市作家协会理事。2015获得县高中语文学科带头人荣誉称号;。博兴县优秀教师、学科骨干教师、高考先进个人,获博兴县高考嘉奖,多篇论文在国家省级刊物上发表,出版诗集《夜夜舞蹈》,获滨州市孙子文化艺术奖。博兴县首届“董永文化奖”,被评为博兴首届十大读书人物,博兴县“书香门第”。被评为博兴红十字会“先进个人”,滨州市星火义工“优秀志愿者”,博兴县“四德标兵”。
(文学欣赏)
王海石桥
王晓振
世上本没有桥,于是好事者,叩石垦壤,肩挑手抬,就有了桥。
其实,原本也没有王海这个名字,只是一个眼力极好的人,在村南的草丛中发现一汪清泉,趴在上边一望,了不得啊,他看到了东海的浩瀚无际。于是,村子就叫望海村了。又不知过了多少个朝代,大概因为村民十之八九的姓王,就改成王海了。
在王海能看到东海是一件极普通的事,可在东海却看不到王海。这倒不是龙王的视力不好,实在是龙王太忙。忙着巡视四方,忙着操练虾兵蟹将,忙着处理后宫的种种琐事。说实话,就是不忙,他也没有登高望远的习惯和必要。
早上,睡到太阳老高,他才起床。洗把脸后,开始吃各种海鲜。然后大把的时间,用来听人们对他的赞美。听久了,他就烦气。老实而顺从的人们,就赶紧闭嘴,吓得大气不敢出了。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人,为何如此怕他呢?还不是因为他分管天气工作,负责兴云布雨嘛。
可是,赞美声有好长时间没有了,龙王就有些寂寞和无聊了。他就发怒,打几个喷嚏,庄稼地里就会刮起旋风,麦子粒儿就会洒满一地。眼看着辛辛苦苦种了一年的地里颗粒无收,人们就赶紧杀猪宰羊,跪到村中的空地上,头朝东,嘴里念念有词,祈求龙王保佑。吃惯了海鲜的龙王饱餐一顿炖羊肉,心情顿时大好,也就暂时不兴风作浪了。人间暂时安稳几天。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暴雨过后,天气晴朗。王海村的人们赶紧忙着收割麦子。把镰磨得锃亮,把草绳捻得结实,就来到南坡。地里还有点湿,踩上去,布鞋底就沾满泥。扎紧裤腿,弯下腰,一把麦子就攥在手里,沉甸甸的,散发着新麦的清香。为了抢时间,就尽力不抬头。一会儿,腰就酸痛,也顾不上了,在下雨之前,必须颗粒归仓。中间,可以吸一袋烟,喝一口水,但不能耽搁太多的时间。中午,太阳毒,就选个阴凉的地方,吃点干粮,再眯一会儿。起来,掸掸衣服上的尘土,就接着干。直到太阳落山,才担着麦子回家。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麦子割完,就赶紧“撵场”。这是王海一带的方言,意思是把麦穗平铺在地上,让驴拉着石头碾子来回辗压,麦粒就露了出来,晒干后就可以储存了。当然,这得依赖于艳阳高照,否则,来一场雨的话,一年的希望就泡汤了。
所以,龙王比其他神重要多了。
吃上新麦的人们,照例要祭拜龙王。照例就要杀猪宰羊。那头最肥的猪,那个最能跑的羊,那只有最漂亮红冠的鸡,最终牺牲了。人们司空见惯了。为了来年的丰收,为了获得粮食,为了活命,谁还顾得上那些畜生的死活呢。
燃香,放鞭炮,白胡子的老头站到了祭坛前,开始嘟嘟囔囔:万能的龙王老爷在上,草民罪该万死,罪该万死。今年丰收,靠得是您老开恩,贱民们才有口饭吃。在此王海村的老老少少谢谢您的大恩大德。吃水不忘挖井人,过路不忘修桥人,这是天理。没有龙王爷的照顾,哪有我们这些草民的贱命。龙王老爷在上,受我们一拜。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呼啦啦,人们跪倒一片。
为了白面馍馍,磕几个头,是应该的,也是很划算的事。
自古而然。
龙王虽然远隔万里,但看到王海村民的虔诚,心里也泛起一丝暖意。捻着胡须,频频点头:放心吧,明年你们照样吃上大白馍馍。
有了这句话,村民们赶紧分食了供桌上的祭品,然后各自散去。
世俗的生活,依然继续。
冬天来了。大雪把村子覆盖,天冷得出奇。人们无所事事,有人就聚在一起或赌钱,或喝酒,或海阔天空地胡扯。
天稍微暖和点,几个人就在村头的木桥上晒太阳。阳光慵懒,晒得人昏昏欲睡。
“这木桥不结实,马车拉上粮食,就摇摇晃晃,咱为啥不修座石桥啊。”
“对,再说河水一涨,木桥很容易被冲垮了。”
“咱早该修座石头桥了。”
你一言,我一语,修石桥事就定下来了。
一开春,河里的冰还没有完全融化,从泰山拉来的青石,已整齐地堆放在河的两岸。
老人小孩忙着烧水做饭。青壮年忙着抬石头。匠人们忙着一凿一凿地打磨石头。
这时,邻村的一个白胡子老头,特地赶来。看到热火朝天的景象,便说,你们这样一凿一凿的,待哪个朝代才完工啊?
听到此话,正在忙着烧水的小孩笑了。“我之活,将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而桥还在王海,何苦而修不起来呢?”
邻村的老头一听此话,脸上火辣辣的,扭头就走。
这话也引起了一个石匠的深思:人和石头谁更硬呢?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石头终究会化作尘土;自其不变者而观之,人生百年最终呜呼哀哉,可石桥立千年而不倒。
想到这儿,他就把小孩儿可爱的模样,刻到桥北侧的拦板上。
是夜,月朗星稀,水波不兴,只见一个英俊帅气的少年,手持莲花,面带微笑,从石板上走下,念了一句咒语,便飘然落在东海岸边。他摘下一片莲花瓣,随手往海面上一抛,一艘小船出现在波浪翻滚的海面上。少年上船,船载着他,不一会儿就来到东海龙宫前面。龙王早已在门外等候,见少年到来,上前拉着他的手,“老弟,祝贺你得道升仙啊,远道而来,先进去喝杯玉液琼浆吧。”
酒过三巡,少年忽然眉头紧锁,龙王便问:“老弟既已成仙,何以还有烦恼?”少年仙子就说:“我已成仙不假,可人间还有多少人水深火热啊!”龙王一听不免大笑:“老弟多虑了,他们之所以受苦,是修炼不够啊,我们暂且不管他们。来来来,先浮一大白。”
说这话的时候,在人间,一个人正抓紧炼丹修炼。他梦寐以求的就是得道成仙。此人名叫朱厚熜,后世称他嘉靖。
他出生在离北京一千公里以外的湖北钟祥。这是个地级市。他爷爷是皇帝,可他爸爸排行老四,按理说就不能当皇帝,厚熜这个孩子也就没有资格做皇帝。如此,他一辈子只能在湖北不动声色地活,悄无声息地死。但命运就是这样捉弄人。他的堂哥正德,做皇帝玩了一十六年,突然挂了,又没有子嗣,皇位就落到厚熜头上。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他一干就是四十五年,然而,玩政治不是他的爱好,他最喜欢的就是炼丹、成仙。或许是命不好,反正只管炼丹,不见收获。炼丹需要早晨的露水作为引子,他就命宫女们早起收集露水。因此,惹恼了几个大胆的宫女,趁他熟睡,拿绳子想勒死他。情急之下,绳子打了个死结,厚熜侥幸活命,反而加大了食用仙丹的剂量。不多时候,一命呜呼。
仙没炼成,朝却二十多年不上了。大明王朝眼看着哗啦啦大厦将倾。没过几年,明朝这部276集的大剧落下帷幕。
看来,不是哪个人,是炼炼丹就能成仙的。成仙的代价还是蛮大的。
不能成仙的多数人,还得过日子。烧火做饭,耕田放牛,婚丧嫁娶,生老病死。没有大喜,也没有大悲。
傍晚,下着小雨。忙碌了一天的人们聚在村中央的石桥上。
“今年粮食收得多,也该祭祭龙王老爷了。”
“咱这桥修好了,也该有个名字才行啊。”
“起个名,还不容易?直接叫‘凤阳桥’得了。”
“行,这个名,好听,好记。就这么着吧。”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出了朱元璋。这朱元璋不是别人,正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是朱厚熜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
凤阳,古称“钟离”,是八仙之一的蓝采和成仙之地,是庄子与惠子濠梁观鱼之地。
蓝采和常行歌于濠州城(今安徽凤阳),手持大拍板长三尺馀,似醉非醉,踏歌云:“踏歌蓝采和,世界能几何。红颜三春树,流年一掷梭。”后得钟离权之度化,乘云而去。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于是,王海石桥的北边拦板上就雕刻了“八仙过海”的事迹。其中间拦板,上刻“凤阳桥”三个大字,下面是“双凤朝阳”的图案。自此,王海石桥被称为“凤阳桥”。
名字固然婉约了,可石桥还是石桥。人走过,骡马走过,小猫小狗也走过。
日月也走过。
一转眼,日历翻到了1848年,清道光戊申。这一年4月,远在广西的杨秀清托天兄洪秀全“下凡”,10月,萧朝贵也托天兄“下凡”。这年秋,趁农闲,王海村民自发集资,重修“凤阳桥”。
其实,杨秀清、萧朝贵原来都以烧炭为生,过得极为艰难。后来,一块儿跟着洪秀全讨生活。1851年,为“共享天下太平”,他们在金田起义。杨秀清为东王“九千岁”,萧朝贵为西王“八千岁”。他们一路征战,最终,萧朝贵为清军所灭,杨秀清被洪秀全所灭。
他们最终下落到人间。
而王海石桥,青石板光亮如新。桥北拦板上,八仙个个喜笑颜开。南边拦板上,春牡丹花开富贵,夏荷叶翠绿欲滴,秋菊花花团锦簇,冬腊梅傲雪怒放。
重修之后,照样祈求龙王,照样祈求丰收,照样祈求天下太平。
可天下总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其实,世上真的没有龙王,信的人多了,就有了龙王。但世上真的有过皇帝,而且不止一个。嘉靖是一个,道光算一个。
王海石桥,北边栏杆上刻:明嘉靖岁在癸亥建志。南边栏杆上刻:清道光岁在戊申重修。
到如今,字迹模糊。
从嘉靖,至道光,无数的王海人从桥上走过来,走过去。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朱厚熜没有成仙。道光业已作古。王海石桥依然屹立,且安然无恙。
看来,成仙只是少数人的追求,大部分人只要能活下去就足矣。
王海石桥是什么人修?玉石栏杆是什么人丢?什么人骑驴桥上走?什么人推车压了一道沟?
【身边】是博兴在线出品的一档图文纪实类栏目,暂定每两周周二发布一期。旨在通过摄影师的镜头结合文字讲述人物故事或展示社会现象。如果你身边有相关的素材,可与我们取得联系!客服微信:bxzx169,也可扫码添加。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