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八旬老人无奈门口哭喊
快死的人了,还我吧
![](http://imgref.ccoo.cn/Ajax/ImgRef.ashx?url=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t52QczZTL7p97tiaibyslzWAZzAI87IibGEX2nby9kzYnibVvkUvKDcHR0JhL7pib5jSUp3fETyYwYZevTgUUwic0Zibw/640?wx_fmt=jpeg)
11月7日早上,惠民县大桑镇某村,一对老夫妻,在村里的小卖部门口讨债,这两位近80岁老人称,在他们那存上钱会涨利息,结果老人存上了,现在都四年了,就是要不回来,老两口无奈拿着欠条讨债!因为老两口无子嗣,老人怒喊“这是刨绝户坟、踢寡妇门的主啊”。那么,这算不算非法集资?总不能老是欠着吧!老两口这年纪等不起啊...
像如今,老年人被骗的事情越来越多!骗子往往都是抓住爱老年人爱贪小便宜、或者利用老人本事就很在意的身体健康做文章!
![](http://imgref.ccoo.cn/Ajax/ImgRef.ashx?url=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t52QczZTL7p97tiaibyslzWAZzAI87IibGE4kF7ia44qBrLZKAZUGWT627GGY0bTib5PSUWSaZEwBP9BicvEFeOA6Yicw/640?wx_fmt=jpeg)
据兰州晨报2015年12月29日报道,兰州市的崔大爷只是看了一段保健品广告,老伴就背着崔大爷和儿女分批以不同的金额,在4个月内用12万余元钱换来一堆没有任何药用价值的保健品。为了挽回损失,让不法分子得到惩处,崔大爷向兰州市多部门反映未果,在投诉无门的情况下,欠债累累的老人只得向骗子告饶:“放过我们家,不要再给家里打电话了。
提醒:
警惕商家免费体检、免费讲座、免费旅游等活动
近些年来,常有一些不法商家利用老年人钟情保健品的心理,采用以下手段诱骗老人购买保健品:一是变相采取 " 赠药 "、" 免费试用 "、" 专家讲座 "、" 免费义诊" 等多种形式,夸大宣传功效,诱导老年消费者购买名不副实的保健品;二是片面夸大保健品功能,使消费者误以为保健品可以替代药品使用,使老年消费者蒙受经济损失,甚至贻误病情医治;三是称自家保健品、治疗器材获多种国际认证,或是国外进口高科技产品,大打 " 高科技 " 旗号,劝说老人家购买商品肯定物超所值,吸引老年人花高价消费,引诱老年人上当受骗。
温馨提示,应警惕商家所谓的免费体检、免费讲座、免费旅游等活动,不轻信商家的夸大宣传,不盲目购买保健品和医疗器材,不掉进商家的促销陷阱。如果发现自身权益受到侵害,及时向有关部门投诉。
【投资理财】
![](http://imgref.ccoo.cn/Ajax/ImgRef.ashx?url=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t52QczZTL7p97tiaibyslzWAZzAI87IibGEfqxCDto72DukMnP6AJG5JKoDK3hRR9P7SmDqZ4tPLyDTJ0kk2LuZibg/640?wx_fmt=jpeg)
江西一公司以开发旅游山庄项目为幌子,采取投资送红包的方式,诱使 142 名老年人 " 投资 "," 投资 " 金额达 256 万元。涉案犯罪嫌疑人在南昌成立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南昌分公司,该公司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未经银监会批准的情况下,指使业务员使用化名开展非法集资业务。这些业务员通常在车站、广场等中老年人密集场所散发宣传单,以景德镇市某开发有限公司与江西省景德镇市园林管理局及浮梁县某村委会三方合作开发景德镇市旅游山庄项目为幌子,采取投资送红包的方式,诱骗中老年人 " 投资 " 旅游山庄项目,并承诺年利息 24%,致使 142 名老年人被骗。
提醒:
确保本金安全 多和子女交流理财计划
近年来,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不仅拥有养老金,还有子女给的赡养费,加之自己平时生活俭朴,因此个个手握重金,成为投资理财的主力军,也是各大理财公司的目标客户。一些不法商家利用老年人信息不对称、认知能力弱等特点,通过虚假宣传、设置消费陷阱等手段,骗取老年人财产,常见手段有以下四类:
1、分红险违规推销。很多被忽悠购买分红险的老年投资者都是通过银行销售人员介绍和推荐的,对方以 " 资金可以随时支取,每年有 7%-8% 的收益等 " 来吸引老年人购买。
2、非法集资名目多。不法分子以投资养老公寓、异地联合安养为名,以高额回报、提供养老服务为诱饵,引诱老年群众 " 加盟投资 ",或通过举办所谓的养生讲座、免费体检、免费旅游、发放小礼品方式,引诱老年群众掏钱。
3、投资收藏成 " 鱼饵 "。某些所谓的拍卖行、收藏品公司以及电视购物频道利用老年人 " 巧取 "" 捡漏 "" 暴富 " 的心理,编制各种谎言,诸如到家中回收藏品、购买纪念币享受国家补贴、帮你拍卖、数万元金条只收几千元押金等诱骗老年人上当。
4、高额收益成噱头。不少网站以 " 天天返利 "、" 保本保收益 "、" 收益可达 20% 以上 " 等诱惑性信息为噱头,打着帮投资者购买原始股等有价证券的幌子,让老年投资者将资金汇入他人账号。
温馨提示,老年人在投资理财时要保持独立理性的头脑,所有的投资都是收益越高,风险越高,在做出投资决定之前,一定要评估资金的安全系数,如果不能确保本金的安全,坚决不能参与,此外还要尽量多和子女交流自己的理财计划,多听取子女的意见再做决定。
【中奖诈骗】
![](http://imgref.ccoo.cn/Ajax/ImgRef.ashx?url=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t52QczZTL7p97tiaibyslzWAZzAI87IibGEXB2aloLv3Tck0SREWFuoE2Dv59479emMj4PicFV6aVPBkP5siaicDZdBQ/640?wx_fmt=jpeg)
2013 年 9 月 1 日,张女士向警方报案称,其母亲在打扫门前卫生时,发现一信用卡袋,打开卡袋后,发现里面有四张刮刮卡和一张 " 成都某某实业有限公司出库单",然后其母亲就叫来其父亲一起将四张刮刮卡刮开,发现其中一张竟然中得奖金 26 万元 ( 支票 ) 。张女士就按照刮刮卡上的电话打过去,被对方以交公证费、交税费、交担保费以及沾点喜气要求包红包等理由分四次通过银行汇款诈骗现金 55100 元。
提醒:
掏钱才能兑奖的坚决不参与
" 抽奖中奖 "、" 幸运中奖 "、" 电话号码中奖 " 等类似的骗局已经存在了很多年,但这样拙劣的骗术依然有人相信。近年来,以老年人为对象的诈骗犯罪屡见不鲜。究其原因,除了老年人反应较为迟钝、容易轻信对方之外,他们封闭的精神世界与现实脱节,也给了骗子可乘之机。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方式:第一,以中奖为由诈骗老年人。犯罪嫌疑人通过投放纸质信函、刮刮卡或者通过网络、手机短信等方式,大量群发彩票中奖、电话号码中奖、QQ 号码中奖等信息,要求中奖人打 " 兑奖热线 "电话,以先交纳 " 个人所得税 "、" 公证费 "、" 转账手续费 " 等为借口,诈骗钱财。第二,闹市前摆摊抽奖。一个简单的摊位,摆着一个简陋的抽奖箱,上面写着免费抽奖。" 免费摸奖 " 是陷阱,骗子先以 " 免费 " 下诱饵,再利用托儿摸中奖来吸引人参与,实际上托儿是提前将奖票藏在手里,等中奖者发觉上当,不想要奖品时,他们便强迫中奖者掏钱购买,不从者就可能被威胁。而他们所谓的奖品实际都是劣质产品。
律师表示, 解决老年人被诈骗,最有效的办法之一,就是让子女加强和老年人的联系,从而让老年人的生活不再闭塞,有问题也可以及时发现。生活中一旦发现家里老人被骗一定要及时报警,同时注意保留被骗证据。如:通信记录、聊天记录、转账或汇款记录等。
温馨提示,上述来路不明的中奖信息都是骗局,老年人一定要懂得拒绝这类 " 天上掉馅饼 " 的好事,尤其是要掏钱才能兑奖的情况,坚决不能参与。在此同时呼吁银行工作人员,在老年人独自办理汇款业务时多询问、多提醒,尽可能降低老年人被骗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