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寺遗址位于博兴县城东街道办事处赵楼村北,包括张官村和冯吴村南、崇德村东一部分,范围约120万平方米,是山东省目前发现的面积最大的一处北朝遗址。古寺院始建于北魏中晚期。出土的大批金铜造像、白陶佛像、石佛造像等佛教遗物,其质地之繁,出土数量之多,纪年铭文之全,价值之高,在国内罕见,这些佛教造像为我国佛教考古与艺术研究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实物资料。
该遗址在一座古城址东南,据考古发现和有关资料推断,该地可能有多处佛教寺庙,隋龙华寺可能只是这里诸多寺庙中的一处。1983年在此出土的北魏太和二年(公元478年)至隋仁寿三年(公元603年)近百件铜造像证实,寺院始建于北魏中、晚期,隋代曾重修过,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又重修过。但这些寺庙在隋大业七年王薄起义被彻底毁坏后,包括龙华寺在内的寺庙群在隋代以后未再大规模重建,寺庙遗址上基本是荒地和农田,没有遭受村镇建设的破坏,使得掩埋在地下的古寺可能较好地保存北朝寺庙的布局。
为保护这一珍贵遗产,1992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核定其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根据2005年以来对该遗址的考古勘探及试掘工作,2018年,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将华寺遗址的发掘点选为冯吴村西南夯土台基及周围区域。
根据考古发掘,共发现建筑台基2处,道路2条,各类灰坑20余个。本次发掘尚未完工,但出土遗物丰富,各类文物共计300余件,尤其是铜、锡、白陶、石造像及残块多达100余件。时代以北朝中后期至隋代为主。现在基本确定此处为寺院基址,是否确为龙华寺及两组台基的关系尚待在下一步工作中进一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