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前至孝受称赞 今朝立碑被点赞
4月4日,在清明节来临之际,山东阳信县洋湖乡香马李村村委会和全体村民为生前至孝的村民李兆生树碑立传,在四里八乡传为美谈,被纷纷点赞。
香马李村地处惠民、阳信两县四乡交界的阳信县洋湖乡最东南方,300口人,村里有600多年的家谱记载史,民风淳朴,修身养善、父慈子孝是他们村的祖训,全村要求每一个村民都要牢记祖训。为更好的弘扬正能量,宣传典型,村委会决定为大孝村民李兆生树碑立传传。65岁的村党支部书记 李佃森告诉记者,被树碑立传的村民李兆生生于1940年9月,2017年7月因中暑不幸离世。李兆生自幼勤俭节约,在翟王镇雹泉庙完小学习时经常捡石笔头写字,为了背熟课文经常把书放在枕头下。他认真学习,是同龄中少有的高小生。李兆生心系祖国,不记名利,在祖国最为需要的时候总是走在前面。在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高潮中,他只身一人来到辽宁鞍山钢铁厂,参加了大炼钢铁运动。六十年代初,全国农村掀起来社会主义文艺运动,李兆生在尹庙大队宣传队排练的吕剧《三世仇》中充当了主角王老五,几句唱腔(王老五穷又穷,王老五一家把地耕)唱的当时的尹庙大队社员们齐声赞叹。在人民公社的若干年里,李兆生一直担任记工员,他一丝不苟,认真的,真实的统计着每个社员工分。在没有任何监督的情况下,他从来没给自己家人多记一分,始终受到社员们的信任。即使到了晚年仍然面朝黄土背靠天的干活劳动,七八口人的地,几乎靠他一人去干,起早模黑勤劳肯干。李兆生心慈性善,经常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李兆生爱干净,总是把房间,院子打扫的干干净净。他不论走到哪里,只要看见道路有沟坎影响行走,他就回家拿工具把路修平。1999年,李兆生的老母在下炕时摔断了腰,医院诊断为粉碎性骨折,不能翻身,不能动弹,虽然姊妹兄弟五个轮流照顾,但由于距离较远,照顾不便,做为老大的他,便主动担起了独自照料老母的重任,天天早上给老母穿衣洗刷,清扫房间,端屎倒尿。60多岁且身小体弱的他天天数次把老母背到外间椅子上喂汤喂饭,背到躺椅上静养休息,背到卫生间大便小便。每天下地干活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到炕上问候照看。为防止褥疮,他天天为母亲擦洗身子,翻身起卧,背出背进无数次。老母长期卧床,造成大便干燥梗塞,他经常用竹签为老母抠便;由于小便失禁,有时夜间抱起小便十几次。
李兆生自己勤俭节约,省吃俭用 ,从来不乱花一分钱。外出打工挣了钱,总是先留给父母花,然后才积攒着家用。照顾年老生病的父母十几年如一日,吃苦受累,任劳任怨,干重活,吃剩饭,有苦自己受,有难自己担,从不喊苦叫累,怕脏怕臭,是一位忠厚传家的好人,孝敬父母的好榜样。李兆生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点点滴滴被村民们传为佳话受称赞。
据李书记介绍,为孝子李兆生树碑立传能更好的教育后人,倡导孝文化,弘扬社会正能量。(翟成新 史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