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已有2网友参与纠错
博兴的佛教文化已有悠久的历史。目前已发现龙华寺、般若寺、兴国寺等古寺庙遗址20 余处,并出土了大批佛教艺术作品。其中独具特色的佛教造像,出土量之多,价值之高,在国内罕见,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极大关注。这些造像的质地有石、金、铜、瓷、陶等,其雕刻手法有圆雕、透雕、高浮雕、线刻等。这些佛教艺术品对研究我国佛教文化与艺术,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实物资料。
丈八佛石造像亦称兴国寺石造像,坐落在博兴县城东南10 公里处的湖滨镇丈八佛村,因其身高丈八,俗名丈八佛。据史料记载:公元534 年,这里始建一个寺院,名兴国寺。丈八佛石造像就坐落在寺中正殿内,当初为面涂金粉,身披彩裟。在其左右,还各雕有供养人六,比丘一,中间有一人作双手拱博山炉状。殿内竖有五幢石碑,中间最大的一幢上面刻有大小29 尊不同形象的佛像,雕刻精致,栩栩如生。位于两旁的四幢石碑上,则分别刻有该寺于元朝元贞二年、明朝景泰元年、明朝万历元年、清朝道光六年重修的碑记。每年逢农历十月十五日是这里的庙会,其香火盛势曾远近闻名。至清末,兴国寺因年久失修败落倒塌,石碑亦失, 仅存丈八佛暴露在平地上。1992 年被列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1998 年,香港客商欧通国先生前来投资400 万元,重修其保护工程,新建了两座大殿和一座山门。今年2 月5 日上午,在丈八佛村兴国寺前,人山人海,热闹非常———兴国寺丈八佛庙会恢复启动仪式举行。
恢复后的丈八佛庙会将着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发展成为集体育、文艺、游艺、民俗、商业、小吃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庙会。
闻名全国的龙华寺遗址,位于博兴县城东北10 公里,今陈户镇崇德村东北方向。经考证,龙华寺始建于北魏中、晚期。北魏———北齐时期,龙华寺香火极盛。龙华寺大致经历了三次大型重修:一是隋朝时期。隋统一全国后,佛教被尊为国教,隋文帝在位期间,曾重修龙华寺,建龙华塔,并设立龙华塔落成碑。二是唐朝时期。隋朝末年,龙华寺成为民众反对佛教,起义军进攻的重点,而遭到劫难。唐朝初年,善男信女再次重修龙华寺,但寺院比原来已逊色不少。三是清朝时期。宋朝时期,金兵大举入侵中原,使龙华寺毁于战火。直到清光绪年间,经过重修,龙华寺又重现生机。据说寺院建筑雄伟壮丽、古朴大方,大门朝南,分前后两院,院内建有大正殿,东西厢房和钟鼓楼等。民国年间,寺院的正殿因年久失修而倒塌;1948 年,龙华寺因连年不断的战争和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成为一堆废墟,仅剩遗址至今。遗址东西长2000 米,南北宽1500 米,面积约300 万平方米。为保护这一遗产, 1992 年,山东省政府将其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般若寺遗址位于博兴县城东南17 公里,店子镇般若村北。寺庙始建于北魏正光六年(公元525 年),初因寺内石碑上刻有佛像,故名石佛寺。据载,元末明初,因寺院内有两棵相距三米多的母子大槐树,故又称为“双槐寺”;后因寺内有一高僧名董修德所念经名曰“般若经”,故更名为般若寺,该寺于1925 年因年久失修而倾圮。今店子镇般若村就因地处般若寺附近而得名, 1936年更名般若村至今。
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以佛教文化为主的文博工作取得新突破。2004 年,博兴县就被盗文物“青石圆雕菩萨立像”的归属问题赴日本米宏博物馆谈判,用大量事实证明该馆镇馆之宝“青石圆雕菩萨立像”就是博兴县被盗文物,日方同意将于2007 年把该文物归还博兴县。2004 年12 月至2005 年3 月,博兴县在日本山口县立秋美术馆举办了“中国山东博兴龙华寺窖藏佛像展”,展出的73 件金铜佛像,时跨北魏、东魏、北齐、隋四个朝代,其中有国家级以上珍品文物50 多件,在日本引起了轰动。
(博兴在线)